破壳而出的前兆

破壳而出的前兆

从这次治疗开始,我决定让太郎恢复制作沙盘作品。那是看到上一次的绘画作品《大船》后得出的判断。我也察觉出太郎似乎有了充分的准备。恰好预料之中,他高兴地制作起沙盘作品来。这次太郎用大量的水做成了大海。把沙子聚集到沙盘中央形成了一个岛屿。四周栅栏紧紧包围着那座小岛。岛屿中挖了一个洞。太郎似乎把所有的东西都藏在了里面。洞口用盖子盖着,即使想看,也什么都看不见。不过,一不小心盖子突然掉了下来,于是便看到了里面隐藏着的潜水艇。太郎立即把所有围在岛屿周围的栅栏都撤走。忽然间,潜水艇被紧紧地包围了起来。

看着太郎的整个制作过程,我不由地浮现出以下的解释:绝海孤岛中的潜水艇即是太郎内心中的情结(complex)[1]。它的核心必定是“关键体验”时萌发出的强烈的攻击性(愤怒)。深藏长久的压抑在内心的攻击性已经呈现在意识水平上。通常,如果积压过久的愤怒情绪突然爆发出来,往往容易伤害到当事人本人。因此,当潜水艇在海上稍稍露面后,就立刻被紧紧包围起来了。

随后,太郎在沙盘中埋了几条蛇。他连续做了几次蛇从沙堆里蜿蜒爬出的姿势。正巧那段时期,太郎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事。母亲被叫到学校,于是老师向她告了状。“至今不爱开口而令人困惑的太郎,最近又有了更烦恼的事。”据说,太郎上课时把橡皮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橡皮头,到处乱扔。

我认为,对太郎来说,那种行为正是他即将开口的前兆。为什么做那样的考虑?乱扔橡皮头的举动,其实是太郎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我立即与学校老师通了电话。我听出班主任对太郎的行为似乎困惑不已。“该怎么办才好啊?真令人头疼。我们也知道不能乱批评学生……”听了老师的述说,我拜托他们,“那是太郎在学校里第一次表达出了个人的想法,请不要批评他。务必请你们好好照顾他。”

过了一阵,太郎走出游戏治疗室,开始进入隔壁的治疗室。那种举动是对“缄默硬壳”的突破,是“超越框架”的表现。在学校乱扔橡皮头,也可以那样理解吧。太郎在隔壁的治疗室找出新干线的玩偶,还有铺有轨道的火车。他把那些玩偶都拿到沙盘治疗的工作室来,随后兴致勃勃地开始架起轨道,开起火车来。轨道连接后,通常形成圆形。但是,太郎手中的轨道并没有拼得完整无缺。因此,火车在途中不得不终止运行。

在以后连续几次的沙盘作品中,太郎经常做让蛇慢慢从沙中爬出,一直爬到沙盘框架外面的动作。他还多次尝试拼制一条完整的火车轨道。由于缺少一段轨道模型,所以最终整条轨道依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圆形。


[1] 荣格强调,个人潜意识主要有各种情结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archetype)。——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