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董明珠希望能从老业务员那里吸取更多的经验,可就在此时,海利空调厂驻安徽的业务员辞职了,急需派个业务员去安徽驻地。领导原本打算派个有经验的老业务员去,但几个老业务员都推脱说自己之所以从老家跑到珠海,就是为了赶南下潮,现在又去内地还不如当初不出来呢。
就在领导为难之际,董明珠自告奋勇地说,她愿意去。
“你行吗?”领导有些怀疑。
“我相信我可以!”董明珠说。
鉴于无人愿意去,再加上安徽不是销售重地,董明珠又这么自信,领导便决定派她去试试。
“安徽的经济一般,空调市场也就那样,如果你去了能比原来做得好,那样更好,实在不行,只要把原有的客户维持好就行了。”领导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得比原来好!”董明珠一脸严肃,不服气地说。
她不想听领导说这么消极的话,她相信事在人为。
就这样,董明珠稍稍收拾行李,离开了打工者们涌向的广东,去了安徽,做了海利在安徽的驻地业务员。
安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是个比较落后的省份,空调更不可能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所以此地的空调销售潜力并不被看好。不说别人,就是当时海利空调厂的领导们也没有将安徽当成“产粮区”,而是将它看成了“沙漠区”。
不过,令海利空调厂的领导及员工们没有想到的是,董明珠硬是在这片“沙漠”里撒下了种子,还让种子萌发了新芽,生长得郁郁葱葱,甚至覆盖到其他省份。
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绩,就是因为董明珠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人只要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她摸了准安徽市场的特点,她就能知道这个市场的蛋糕能做多大。
这不是董明珠吹牛,她用一年多的时间培育市场,并将这块资源有限的地方做成了一块大蛋糕。
在安徽这块“沙漠”之地,董明珠在1992年做出了1600万元的销售额,这个数字当年占海利空调全部销售额的八分之一。
这样的数字看起来是很诱人的,也很让人振奋,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董明珠付出了多少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初到安徽,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到她连个朋友都没有,也没有同事可商量。对于安徽整个市场,董明珠非常茫然,茫然到心里完全没底。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董明珠就是用鲁迅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自己,让自己抛却一切杂念,尽快进入角色。
进入角色后,首先要做什么?从哪方面下手好?董明珠选择暂时放下业务,先看以前的账目。在查账时,董明珠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在珠海总部时也曾发现过的问题:很多账收不回来。
这是很多没名气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不得不用代销的方式给经销商,这样一来便给了很多投机经销商机会,这些没有诚信的经销商往往不是将精力放在如何推销产品上,而是通过“卡、压、骗”的方式伤害企业利益,以致出现了很多三角债,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很多业务员除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外还要不断向经销商追债,甚至为了要债去打官司。
安徽有42万元的债没有收回来,而且是一家经销商欠了42万元。42万元在20世纪90年代初绝对不是小数目,董明珠决定将这个债要回来。
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老业务员身上,他们肯定会假装看不到,或者直接将这笔账封起来成为死账,不去管它,因为这样的账肯定是前任去追了很久都没有追回来的,而且即使现在自己真能追回来也不会算在自己头上,是没有提成可拿的。
这种费力劳神还得罪人,又没有任何好处的事,谁会去做?
董明珠会去做。那时候,她并没有想自己能不能拿到提成,她想的是:这42万元是厂子的钱,她必须要回来。在她心里,既然做了海利空调厂的业务员,自己就是海利空调厂的人,一切都要以厂里的利益为重。
这笔42万元的巨款能要回来吗?董明珠没想那么多,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经销商是生意人,知道诚信可贵,不可能赖账!
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要账让她真正明白了有些生意人是很奸猾的,甚至可以说是无赖,而正是这次的要账经历让她产生了改变营销行业中一些不合理的“潜规则”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