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董明珠调回珠海总部时还只是个经营部的副部长,一个月后她便升任经营部部长。不管是副部长还是部长,董明珠回到珠海总部后便不再是单打独斗,她需要带领她的团队做销售,这个过程中,她卓越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接过了经营部副部长、部长的职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年后,她带领的团队销售额比之前增长了7倍,达到28亿元。
1996年这一年里,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与其他同行那些成百上千人组成的营销队伍展开了“决战”,在其他厂家都在打价格战的时候,她坚决不降价。
“我坚信,客户最看重的是质量和服务!”这是董明珠坚持的理念,也是她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激励经销商,1996年8月31日,她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那些经销商。她的这个决定让格力当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7%,首次超过春兰。
来到格力的几年里,董明珠没有休过一天年假,不过对她来说,休息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休息,她喜欢看格力的销售数据产生变化,数据的不停上涨会让她激情澎湃,热情高涨。
因为这些上涨的数据证明格力在成长。她进入格力电器总部是1994年年底,格力当年的销售额才4亿元左右,到2012年格力已经实现了1000亿元的销售额,连续8年空调销量排名全球第一。
1995年至2005年这11年里,格力空调在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上均居全国首位。11年的迅猛发展,格力电器业绩斐然,从一个年产不到两万台的毫不知名的空调小厂一跃成为拥有珠海、丹阳、重庆、巴西四大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过25000人、净资产超过20亿元,家用空调的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11年里,格力累计销售空调4000多万台,销售额700多亿元,纳税超过35亿元。
同时,格力电器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等领域也硕果累累,担负起了一个中国知名企业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格力电器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人人皆知的名牌产业,得益于董明珠狠抓销售,当然也得益于董明珠被屡次破例提拔、重用。
自1995年到2005年这11年间,董明珠先后担任过经营部副部长、经营部部长、销售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总裁。董明珠之所以能被重用,就是因为朱江洪,而朱江洪之所以重用董明珠,是因为他能清醒地认识到,格力电器是国有控股企业,内外关系盘根错节,管理制度不到位等弊端日益显现,随时可能将大家数年来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领先优势丧失殆尽。同时,朱江洪也知道自己的软肋——过于宽厚仁慈。
朱江洪是个不容易抹下面子的人,作为格力的总经理,他对抓钱和管人都不感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抓产品质量,抓新产品开发。
既能看清自己优势也能看到自己缺点的朱江洪,将销售和扭转管理积弊的重任寄托在了既能干又能“狠得下心”的董明珠身上。
朱江洪的这种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有大智慧和眼光的。因为正是他重用董明珠的决定,改变了格力电器的命运。
若干年后,朱江洪每每想起自己在1994年时不顾其他高管人员反对,执意调回董明珠时,心里还是会暗叫一声:“幸好董明珠不介意做经营副部长。”
当初,部分公司高层阻止董明珠当部长,只同意她做副部长,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接受朱江洪将董明珠调回来,是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销售副总带员工集体辞职”造成的恶劣影响,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让格力的销售不至于在销售副总及几名骨干离开后崩溃,董明珠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他们也不想给董明珠更高的职位。首先是因为董明珠的讲原则和反对“原有规则”让他们感到了不方便;其次,董明珠是通过投票选出来的,他们无法完全阻止,于是他们提出让董明珠当副部长。虽然副部长和部长只有一字之差,但副部长的薪酬却不如董明珠做业务员时的销售提成高。
“给她这样的职位,不上也不下,她受不了,很快就会离开。”他们心里暗想。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董明珠不仅没有嫌弃这个副部长的职位,也没有在意这个职位比自己做驻地销售员时薪酬少了很多,反而做得很开心。为了做好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小官”,她玩命地工作着,每天只睡5个小时,做梦说梦话也全是关于格力的事。
那段时间,董明珠心里每天都紧绷着一根弦,睡觉时枕头边也放着本子,一有好想法、好点子就要爬起来记在本子上。有时候不管多晚,她都会给同事和朱江洪打电话讨论工作。
即使夜里做梦,梦到了什么好主意,醒来后她也会把它记下来,最终把梦中的东西实现。
董明珠有写东西的习惯,但因为白天太忙,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她便将思考和写东西的时间放在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她思考问题的时候,她那些经营制度的建立、人事架构的调整、市场营销的方案以及后来经实践证明成功的很多营销绝招、管理策略,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