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朱江洪的安徽之行让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省,在空调尚未进入千家万户时,安徽的空调市场就已经颇具潜力,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完全是因为董明珠。这个身材娇弱的女子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无穷的能量。
“太不容易了!小董!我代表格力的全体员工感谢你!安徽的成功经验一定要向全国推广!”朱江洪说得很真诚。
董明珠鼻子一酸,非常感动,能被格力的老总认可,她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朱江洪从董明珠身上看到一股无形能量的同时,陪同朱江洪考察的董明珠也被朱江洪的一言一行感动了。这位貌不惊人、性格温和的企业老总在考察市场的时候丝毫没有老总的架子,他认真而且不怕辛苦,尽量去每家经销商那里了解情况,他对格力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这种感情董明珠能感觉得到,就像她对儿子东东的感情一样。
也就是说,朱江洪是将格力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的,为了格力他付出了很多,有这样的老总,自己作为下属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作为格力的一员,自己是否也应该将格力当成自己的孩子,加倍来爱、来付出呢?
董明珠和朱江洪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因为格力空调这个产品,有了一个默契的共同目标:将格力做成全国一流知名品牌。
朱江洪在考察中通过了解情况以及和董明珠的接触,认识到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知道她和很多业务员不一样,她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拨自己的小算盘,她有很强大的责任感,是个非常有想法、有思想觉悟的销售员。
这样的销售员,格力需要,朱江洪更需要。
考察完安徽市场后,朱江洪准备去南京,他邀请董明珠随行,第一,他知道董明珠是南京人,可以做向导;第二,他想了解董明珠的更多想法。
从合肥去南京的路上,董明珠再次让朱江洪吃惊了。朱江洪发现,董明珠不仅能做业务,而且非常善于总结。
“通过这几年做营销,我觉得真正好的营销策略不仅仅是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更重要的是要在厂家和商家之间,形成稳固、诚信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只有实现多赢,生意才能做长久,如果不懂得保护他人利益,最后必然连自己的利益也失去。”董明珠的这些话完完全全地说在了朱江洪的心坎上,甚至可以说,董明珠将朱江洪心里想到却没有说出的话全部说了出来。
朱江洪是有“野心”的,他有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不过擅长技术、能够把好质量关的他却无法把控销售,而对一个产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销售。这一点,他非常明白。
营销是朱江洪的短板,而初涉营销的董明珠不仅业绩好,而且有如此长远的想法,怎么能不受到朱江洪的青睐?自此他认定,董明珠是个人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两个人一路上都在交流,不过大部分都是董明珠在说,朱江洪在听。
终于到了南京。南京是董明珠的老家,这个繁华的城市原本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空调销售地,这里每年夏天的高温天气长达40多天,烈日炎炎的城市在夜里都没有一丝风,因此,南京成了空调商家的必争之地。
可格力空调在这里却没有任何知名度,南京有10多家大商场在卖空调,除了这些大商场外,一些家电专营店、医疗器械店也在卖。
不过,当董明珠和朱江洪去这些地方问起格力空调时,那些人说法不同,但都是同一种意思——什么?格力?还有这个牌子的空调?没听说过!他们一连走访了几家,反应都是如此。
这么大的南京竟然见不到销售格力空调的店面,让朱江洪和董明珠感到非常诧异。终于他们找到了一家,当他们见到那家商店的经理,董明珠热情地将朱江洪介绍给经理时,经理却坐在那里连屁股都没抬一下,既没有让座,也没有让人给他们倒茶,只是不屑地说:“你们那空调,根本卖不动!”
朱江洪和董明珠对视一眼,朱江洪和颜悦色地问:“请问为什么卖不动?能说说原因吗?”
“原因?”经理苦笑一下,“原因多了去了,质量还算不错,可你们没有服务呀,唉!把货一给我们业务员就消失了,找都找不到,更别说提供什么服务了。我们有时候想要调货、配货都找不到人,你们说,能卖得好吗?”
朱江洪和董明珠一起向那位经理道歉,说都是格力的业务员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其实,在朱江洪和董明珠去见经理时,就已经看到这家公司的展台上放着一台“海利”了。他们当时很奇怪,因为“格力”这个品牌早上市了,安徽的“海利”早都卖完了,没想到在南京竟然还能看到海利空调。
南京之所以看不见“格力”,不怪市场,只怪南京的业务员没有将“格力”这个品牌形象带入南京。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格力在安徽能卖1600多万元,而江苏只能卖300多万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