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当时的灵光一现成就了董明珠在铜陵乃至安徽的第一笔大生意。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机会需要我们去捕捉和把握,捕捉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成功也就属于你了。当然,除了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执着和认真也不可或缺。

董明珠去了供电局后首先找的是营业部。一到营业部,她更高兴了,因为营业部确实在销售空调。然而,在她兴冲冲地去看那些空调时,却发现都是一些品种不全、质量和价格也不怎么样的杂牌空调。

董明珠意识到,由于供电局属于行政单位,又从未涉足过销售,所以不像商家进货时那样小心,而是随随便便地拿货。这种情况在董明珠看来正是有利的机会,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这个订单。

于是,她问营业员经理在不在,营业员盯着她上下打量,那天的董明珠穿着一双沾满灰尘的旧球鞋,背着一个黄书包,穿着打扮完全像一个来自乡下的教师

董明珠没有介意营业员的眼光,她微笑着拿出自己的工作证。营业员认真看了看她的工作证后,眼神里的疑惑更深了。董明珠想,营业员一定在想,这位来自珠海经济特区的人怎么这么土?

董明珠想解释一下,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微笑地看着她。

营业员又迟疑了一会儿,将工作证交给她,并指了指楼上。

“经理在楼上!”她说。

董明珠朝她说了声谢谢,就上楼了。

在往楼上走的时候,董明珠的内心还是很忐忑的,政府部门办的实体会听她介绍产品吗?

不过,在她见到了经理时,忐忑的心情顿时消失了,经理很和善,而且也很谦逊,听董明珠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后特别高兴,还说自己对经商是个门外汉,问董明珠有什么好建议。

听经理这么一说,董明珠便毫不顾忌地谈了起来,她从目前的空调市场谈起,结合供电局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销售额、实际盈利做了分析。分析完之后,她又将格力空调的优势说了一番,还告诉他怎么销售最有效。

董明珠滔滔不绝地说着,如同老师在给台下的学生讲课,那位经理非常配合,也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地听着。董明珠当时还未意识到,她其实是在无意识地培育市场。

虽然说得口干舌燥,但董明珠越说越兴奋。说完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光顾说了,没让经理谈谈他的想法。

不料经理却用佩服的眼神看着她说:“你说得太好了!一听你就是个内行!这样吧!今天马上就下班了,明天我又要去开会,后天你有时间的话,能再来吗?”

董明珠一听,当即答应下来。她知道,她打动了经理,而且经理对格力空调也有兴趣。

之后,董明珠就像在合肥要债时一样,经常去供电局。不同的是,她以前去追债的时候很不受经理欢迎,但去供电局,经理及下属对她都很热情。

在供电局,她会和经理一起讨论空调市场的销售情况。当经理忙其他事的时候她会去营业部四处转转,观察其他品牌的市场运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最终,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经理答应了,他说他很想和董明珠做成这笔生意,但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人做不了主,需要向局领导汇报,然后再做决定。

董明珠说她明白,还说如果可以,在局领导来的时候她想亲自给局领导介绍情况。经理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没过几天,董明珠便见到了局领导,并向局领导说起了铜陵的空调市场,说起了格力空调的生产、销售情况,说得局领导连连点头,当即拍板要进格力的货。

这是一笔50万元的货款,当这笔货款打到珠海总部时,整个格力空调厂都震惊了,董明珠也一下子被厂里的人所熟知。很多人甚至把她传得神乎其神,说她仅仅只是说了几句话,领导便大笔一挥,汇了50万元货款。

这些话传到董明珠的耳朵里时她哭笑不得,她知道,做任何事都不可能那么轻易成功,更不要说去开拓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