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董明珠对自己要求一向严格,在到了管理岗位后,她对手下员工的要求同样严格。以前,因为经营部是做业务的,所以上班迟到早退是常事,销售员即使在公司里也是喝茶聊天吃零食,吊儿郎当似乎已经成了这个部门的工作常态。
董明珠看到这种情况时大感意外,她无法理解混乱的工作状态会有好的工作效率。她觉得做业务的反而应该更有“规矩”,思想和行为都不能太过松散。因此,她做经营部副部长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纠正业务员们的一些坏习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上班时间严禁吃东西,违者罚款100元。
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元并不是小数,所以此项制度一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和不满,说这比对行政人员的要求还严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董明珠告诉他们的。
不过,董明珠的业绩让业务员们对她很崇拜,所以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是很适应,但慢慢地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的现象就没有了,可上班时偷吃东西的情况还是偶有发生。
有一次,在离下班还有不到一分钟的时候,有人拿出了买来的零食分给同事们吃,大家还没往嘴里塞,董明珠进来了。“每人罚款100元!”她厉声道。
业务员们惊呆了,但同时又高兴起来,因为董明珠话音刚落,下班铃声就响了。
“下班了!我们是下班吃的!”分发零食的那位业务员大声说。
“可是刚刚你们分零食的时候并没有下班,是上班时间!”董明珠把脸板得平平的。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董明珠打断了她的话,“制度定下来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执行,没人执行的制度有什么用?每人罚款100元,明天一早交上来,谁都不能免!”
董明珠说完,转身回到了办公室,只留下瞠目结舌、沮丧难过的员工。
管理太严难免会得罪人。不过,因为管理严,经营部的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绩也上去了,这让员工们既佩服她,又怕她。
1994年年底,董明珠摔断了肋骨住进了医院,同事们一起去医院看她,这让董明珠非常感动,她感谢员工们对她的理解。那天,她不再是严厉的“领导”,而是和大家一样,是叽叽喳喳的同事,他们聊各种话题,开各种玩笑,员工们忽然觉得原来董明珠也是那么有亲和力的。不过,出院后一回到公司,遇到员工们违反纪律,她又恢复了她的严厉和“无情”,照常批评并毫不留情地罚款。
虽然只是小小的芝麻官,但董明珠除了管人,还要“越权”管账。
一个单位的管理是不是正规首先要看账目,这是董明珠的习惯。这正如她刚去安徽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账一样,账目清,管理才会明。
不过,当她看到那些账目时顿时惊呆了。账册上的应收款高达5000多万元,这些应收款里很多账目不清,根本不可能收回来。比如济南的一家企业欠账达到了100多万元,更要命的是,欠账的有效凭证全都没有了,令她不能理解的是,到底谁造成了这笔账竟然查无证据,没有一个人能说清。
除此之外,她还了解到,一张宣传单的市场价是0.2元,可格力电器支付的价格却是0.88元;公司花450万元在机场租了一个广告牌,广告牌却被扔到了角落里,根本无人监管……
董明珠看不下去了,这绝对是不正常的、是有问题的。她觉得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经营部甚至整个公司都不可能搞好。于是,她径直跑去找朱江洪,希望经营部的账目交给她来管。
一个刚刚被提拔做了经营部副部长的人怎么能伸手要权,而且还是要财权呢?
朱江洪当然没想到,也没遇到过,所以愣了很久,但当他看到董明珠那双认真而真诚的眼睛时,他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管理上的问题很多时候都和“钱”有关。
虽然朱江洪答应了,也支持董明珠,但也让一些开始就反对她、想要挤走她的人很生气,他们觉得董明珠太不自量力了,竟然多管闲事去管那些“烂”账。
原来,这些“烂”账是他们为了中饱私囊造成的。这些人向朱江洪告状,称董明珠野心很大,想要越权篡权……好在朱江洪信任董明珠,并没有听信这些人的谎言。
朱江洪的支持给了董明珠很大鼓励,一个月后,她被升为经营部部长。
做了经营部部长并掌管经营部财务的董明珠开始大刀阔斧地清理欠账、烂账,她开始全面推行之前在安徽和江苏制定的“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经过她的一番努力,欠账收回了一大半,而且她来到经营部后,格力电器也就没再出现过一分钱的应收款。
当然,她的做法在维护了公司利益的同时,也摧毁了一些人的发财梦。所以不断有人给她使绊,甚至还联合起来给她下套,好在“身正不怕影子歪”的董明珠用她的正气、无私、讲原则化解了这些“绊”和“套”。
朱江洪见她管理很有力度,也便不顾反对,连连破格提拔她。
董明珠的讲原则不仅表现在对普通员工上,即使对她的伯乐、上级朱江洪,她也讲原则。
一家河北经销商此前曾欠格力200多万元,但仍然要格力给他们发货,董明珠明确告诉那位经销商,必须先付清之前的欠款,再将此次进货的款付了后才能发货。这位经销商仗着他和朱江洪很熟,自己还是格力的大经销商,不听董明珠的,直接去找朱江洪,说这次只要给他发货,过段时间他一定将这次连同以前的欠款一起付了。
朱江洪面对熟人求情不好拒绝,便找董明珠谈,董明珠一口回绝,还说谁说情都没用。朱江洪又退一步,说要不让他先将欠款付了,这次的货先发给他。董明珠依然不为所动,依然坚决执行她的“先打款,后发货”原则。
董明珠的做法虽然让朱江洪当时也觉得没面子,但他知道董明珠的做法是对的,便劝那个供销商,说这个制度已经定了,谁也不能违背。
那位经销商见找朱江洪也没用,无奈之下便打过来100万元,说是这次进货的款,现在手头紧周转不开,以前欠的暂时还欠着,过几天再付。
董明珠一声不吭,将100万元直接扣下,称这是还以前的欠款。经销商急着要货,便又打来了50万元,没想到又被董明珠扣了。经销商再次找到朱江洪,诉说自己的艰难,朱江洪再次劝董明珠,董明珠才勉强给他发了25万元的货。
结果不久后那位经销商就因为牵扯一件违法的事情,资产被查封了,董明珠知道后懊恼不已,后悔没将那25万元的货也扣下。
自此,董明珠更严格地坚持“不打款,不发货”的原则,甚至还放话出来,以后找谁说情都不行,就是找天王老子都没用。
很多人劝她做人别太固执,固执是会吃亏的,还是要懂得变通,但她却说:“原则上的事不能变通,能变通的也就不叫原则了。固执是会吃亏,但吃亏的只是我个人;不坚持原则,吃亏的将是企业和员工,所以我必须固执,不能不固执!”
正是因为有董明珠坚持原则的决心,才使得在电器业全都代销的时候,格力电器却没再出现过欠款发货。而在很多厂家将大经销商奉为“上帝”供着的时候,董明珠却坚持大小经销商一视同仁。
她认为,厂家不仅不能太放纵大经销商,甚至有些方面还应该控制大经销商,保护小经销商的利益。因为不管大小,所有经销商都是平等的。即使对于一个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的经销商,董明珠也会考虑到整个经销商体系的公平性,不让他们享受任何特殊待遇。曾经有个大经销商因为提出了特殊要求,被董明珠彻底开除出格力的经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