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明珠正式接任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后,格力电器的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元,同时格力推出的全球首创双极变频空调技术也引领了创新大潮。
这些变化让人们对董明珠时代的格力产生了无限遐想。不过,在别人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却说:“对我来说,1000亿元只是一个数字,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门槛,它也不是我期盼的一个点,这仅仅只是一个过程。”在董明珠看来,这些数字从小到大的变化是对自己和团队一直坚持做实体经济,坚持深耕专业化市场的一种褒奖。
一个人、一家企业不应单纯地为了利益或个体的得失而去做什么,特别是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董明珠和格力电器一直承担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她觉得,当她和格力电器的行为给更多人带来美好生活、改变了很多人人生的时候,这才是她和她的格力电器的价值所在,这种责任和财富无关!
在格力电器的发展稳健上升的时候,有人曾建议董明珠让格力去搞房地产,因为搞房地产非常赚钱,比卖空调赚钱多了。也有企业找到她,希望她利用格力这个品牌搞加盟事业,收一些加盟费。按理说,这些都是一本万利的事,但董明珠却坚决拒绝了,因为她有她的原则。
她觉得,搞房地产或其他行业会分散格力的精力,让格力无法专注于空调的技术和创新;而利用品牌来收取加盟费,很可能导致有人为了利益而毁掉他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好名誉。好的品牌需要精心维护,不能为了一点钱给品牌抹黑。
这就是董明珠的执着和原则,她对格力电器的爱堪比她对儿子的爱,她对“格力”品牌的珍惜甚于对生命的珍惜。这个结论从很多小细节里都能看出来。
格力电器总部大楼的6层电梯外有一处醒目的文化墙,墙上整整齐齐地写着三行金色大字:讲真话,干实事;讲原则,办好事;讲奉献,成大事。
这三行字是董明珠2012年升任董事长时提出并写上去的,之前这面墙上只有四个字“少说空话”。这面文化墙是董明珠每天上下班必经之地,她将文化墙设在此处,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
“讲真话,干实事”,这是董明珠做事的原则,这样的思想觉悟让她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如淡季返利和区域性销售公司。
如果说淡季返利的销售模式让格力电器经销商记住了董明珠这个人的话,那么区域性销售公司的销售模式则让电器行业记住了董明珠。区域性销售公司的销售模式在电器界非常有名,也被电器界同行及新闻媒体称为“格力模式”。
董明珠独创的区域性销售公司的销售模式曾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并被评为“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当然,区域性销售公司这种销售模式并非董明珠所做的第一个创新,她的第一个创新是1994年的淡季返利销售模式。
当时,由于空调销量高速增长,格力电器急需在淡季向银行大量贷款来购买原材料,以便生产更多的空调,而此时厂里又有很多库存产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能将仓库里的库存都销出去,不就不用向银行大量借钱了吗?可那时不是经销商们进货的好时候,而董明珠也一直都不喜欢降价处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模式,就是经销商在淡季向格力投入资金(进货),格力把生产出来的空调以低于正常出货的价格给经销商。这既解决了格力的生产费用,也让利给了经销商,实现了双赢。
董明珠做销售一直有她的原则,在销售淡季,很多空调商为抢得先机,喊出了“让利不让市场”的口号,董明珠却对他们打价格战的做法很不屑。她态度坚决地说:“不管淡季旺季,格力空调一分钱都不降!”董明珠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格力一旦降价,一些大经销商就会抢先出货,用低价冲击小经销商,这将会动摇客户对格力的信心。低价倾销还会使厂家利润下降,厂家也会在后期服务上大打折扣,导致消费者投诉不断,几方都不会得利。
事实证明董明珠是对的。那些用低价创下销售新高的商家最后的结果都是巨额亏损,同时因为服务不到位,他们也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后他们即使将空调价格降到最低,也没有消费者光顾了,最终在中国的空调市场销声匿迹。
相比于大搞价格战的厂家,坚决不降价的格力反而在1996年的“冷夏年”中销售额增长17%,以97万台的销量坐上了当年国内空调界的头把交椅。既不用打价格战,又能解决格力的资金周转问题,董明珠的淡季返利模式为电器行业淡季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