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安徽铜陵供电局这笔50万元大单并没有让董明珠兴奋得找不着北,因为对她来说,工作还没有做完,即使50万元的款到了总部账上,货也已经发到了铜陵供电局,想要让格力空调的产品在铜陵真正落地开花,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此时的董明珠已经将后期服务当成了营销最重要的一环。
后期服务就是怎么让格力空调的销售量上去,而要想让销售量上去,董明珠没有像以前一样站在营业部帮着卖空调,而是决定先培训一些专业的商场营业员。之所以要培训营业员,是因为供电局的营业员都是供电局的员工或家属,没有任何销售经验。
这种培训营业员的做法也只有董明珠这个业务员才会去做,更重要的是,她不仅做了,而且做得非常认真。
针对这些营业员没有任何销售经验,特别是对卖空调完全外行这一特点,董明珠将自己的时间全部放在了供电局,她不仅统一培训营业员,而且还一对一地教那些营业员怎样向用户推销空调,告诉他们格力空调有哪些优势,如何帮助客户调试空调等。
除了培训营业员,董明珠还给供电局的安装队提出了建议,让他们重视空调安装,还说空调不像其他电器那样运过去、插上电就能工作。空调的安装关系到空调的使用寿命、运作的安全性、消费者的感受,甚至关系到工作时有没有噪音等。
为此,董明珠给供电局提议,让他们优化安装维修队伍。
董明珠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其实是在改变整个市场的服务意识,这也为她日后成为销售女王,为格力电器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努力没有白费,供电局营业部的营业员们很快就成了称职的空调销售员,在1992年的夏天来临之际,在空调销售旺季,铜陵供电局的“实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格力空调一时间竟然供不应求。
铜陵市场的打开一下子让格力空调这个品牌深入人心,曾经低迷的空调销售在铜陵发生了逆转。
擅长总结的董明珠通过与铜陵供电局的合作有了启示,她想,既然铜陵能和供电局合作,其他地级市是不是也可以和供电局合作呢?
果不其然,董明珠随后就和合肥、芜湖、安庆等地供电局的实体产业有了合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终,供电系统对格力空调的销售额竟然占了安徽三分之一的市场。
当然,董明珠在安徽的成功除了她“急客户之急,想客户之想”的服务理念之外,还因为格力空调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改观,为销售的一路攀升提供了保障,也使董明珠在安徽的营销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
董明珠在安徽的名气打响了,很多企业和商家开始主动找董明珠,要跟她合作,还有一些从未销售过空调的商家,也慕董明珠之名要销售格力空调。这些人里有个合肥汽贸公司的老板给董明珠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这位老总60多岁,他的汽贸公司以前没有销售过空调,更不知道格力空调。不过,他却听说过董明珠这个人。有一次无意间两人相遇,这位老总便给董明珠讲起了他的汽车销售,董明珠认真地听着。听完后,她给这位老总介绍了格力空调,并向他展示了格力空调在安徽的销售潜力。
没等董明珠说完,那位老总便打断了董明珠的话,直接让她根据合肥的需求帮他排一个要货清单,董明珠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认真地将各种型号的空调给他排列出来,并指出如果他们要销售的话,需要125万元。
董明珠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他会销售格力空调,结果那位老总一听完她的话,毫不犹豫地说:“我马上让财务给你开支票!”
汽贸公司老总的话不仅让董明珠吃惊,也让当时在场的人吃惊,有人小声提醒他,让他不要这么仓促做决定,等调查完市场再说。那位老总竟然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董明珠还需要调查吗?如果她真是骗子,我也认了!”
这位老总的举动和言语让董明珠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她坚持健康销售理念的想法。
将安徽市场打开后,仅1992年一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量竟然占了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业绩,有人吃惊,有人羡慕,更有人请教她,问她有什么神奇的销售方法,一定要教教他们,董明珠只说了两个字:勤奋。
勤奋是她成功的第一步。正是因为她的勤奋,让她迈进了成功的大门,同时也让她更加自信,有了勤奋和自信,董明珠在营销市场上注定是个胜利者。
即使董明珠在安徽做出了如此成绩,当时还是没人能想到,进公司不到两年的董明珠、一个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竟然会以她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董明珠就像传奇人物一样,她的名字在整个格力公司传开了。随着大家口口相传,“董明珠”这个人也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力,那就是格力空调的董事长。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人最终也成为董明珠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成了真正改变她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原海利空调厂,后来改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朱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