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关系就像骨髓和人体的关系,缺少了骨髓的身体将是绵软无力的。同样,缺少了技术创新的企业也是没有发展可言的。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发展,不断被市场认可,就不能只注重制造,而应该去创造。“制造”和“创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制造”是简单的复制和拼装,而“创造”却是要不断地创新。
对董明珠来说,创新是无处不在的,这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而且还包括人才、制度、管理的创新。如果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
董明珠曾说,只为盈利的企业最多只能称之为做生意,是不能被称为企业的,因为真正的企业是要打造百年企业的,如何打造百年企业?当然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
董明珠通过格力向世人证明,中国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有创新的。如何创新?首先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是核心技术无法突破,只要技术在不断地迭代和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就会不断被挖掘出来,企业也就不存在“天花板”了。
从2000年起,格力便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入,截至2003年,格力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高达十几亿元。这时的格力电器处在“转型成功再升级”阶段。
董明珠希望格力空调能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殊品牌,给人以新的感受。如何再升级?就是要在管理、生产自动化和技术方面有所创新。
一流的管理才可能造就一流的人才,而要生产一个好产品,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所以董明珠在进行技术创新前,首先做的是内部管理的创新,她要用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留住一流的人才,再让一流的人才去做技术创新,这就是董明珠定义的“管理升级”。
从“格力”这个名字的来历就知道,格力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技术创新,格力电器曾经的董事长朱江洪是技术员出身,所以在研发资金投入上他从来都不设门槛,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
在董明珠坐上董事长位置后,有人担心她会忽视技术创新,只重视营销。实际上,董明珠和朱江洪一样,也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她甚至认为在原有技术上的小改进不能称之为创新。
“我认为有突破的、有创造性的改变才能称之为创新。”董明珠说。她一直致力于让展示在大众面前的格力不管是产品还是思维都是全新的,甚至要做到别人无法复制。
有人说,一台空调有什么好创新的?样子都差不多,最多也就在效能等级和制冷效果上有所差别。但董明珠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格力空调还可以在工艺设计甚至结构上有所改变。
“苹果手机在贴近消费者层面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们做了很多创新,有了比其他手机更多的附加值,所以才会那么受欢迎。我觉得我们的格力空调也可以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
如今,格力电器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空调生产商之一,但这么多年来,格力并没有因为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只是专注于做空调。在很多人看来,格力浪费了很多的发展机会,有些过于保守,但董明珠却认为正是因为格力多年来只做一件事,今天才会登上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