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当时曾有人问我收购失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如果收购成功,我可能更辛苦,因为我要把格力做成千亿企业。如今,我只需做好‘造车’就行了。”
那时,没有人知道她要怎么起死回生。不过,遇到挫折怕什么?董明珠这20多年的拼搏经历,能从一个基层的业务员做到格力的灵魂人物,不是一直都在越挫越勇中前行吗?
既然格力不做,董明珠就自己做。“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银隆中去,因为我看到这是未来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之梦的一条必经之路!”董明珠在一场演讲中说。
她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要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再生能源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企业家必须和世界的绿色要素接轨。
不是说说而已,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实现了她的承诺,个人出资10亿元,参与到银隆第三轮融资中。除她而外,参与融资的还有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亿元,万达集团出资5亿元,京东出资3亿元,中集集团出资2亿元。
五方合计出资30亿元。
董明珠的“造车梦”不仅没有受到格力收购失败、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及董事的困扰,还联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企业精英共同造车。
“董明珠也太厉害了,竟然能说服王健林投资。”有人大发感慨。“听说董明珠只是给王健林打了个电话,王健林就答应出资5亿元。”
董明珠对“造车梦”的坚持,体现了她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刻,要真正做到与国家实体经济同命运,推动制造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作为中国最成功商人之一的王健林又是怎样被董明珠的一个电话打动的呢?
“信任!”王健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相信董总的眼光。企业家的作用在于有前瞻性,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也是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虽然万达电器只用了格力的一个品牌,可基于对董总的信任,我们投资了银隆新能源。”
当然,除了对董明珠的信任之外,王健林投资5亿元,更在于他觉得珠海银隆是有前途的,珠海银隆在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又何尝不是对董明珠眼光的肯定呢?
“在家电领域,能够做到税后利润率超过10%的,不敢说仅格力一家,我觉得在中国不会超过两家。”王健林补充道。王健林对新能源车的投资,让董明珠的“造车梦”柳暗花明。
“能压垮我的只有内心,我已经不轻易落泪,但收到一条条的祝贺短信时,我落泪了。”当终于有可能实现“造车梦”时,董明珠感慨道,“我们提倡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就是超车的好机会。”
“你如此执着,非做新能源车不可,到底为什么呢?”在与珠海银隆成功合作后,有记者问董明珠。董明珠说,将新能源车做起来,让国家受益,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强大,今天我们走上国际舞台的时候,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因为中国在强大。但是这个强大之路还很漫长,因为我们今天还不是引领型的,我们不完全是创造型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模仿别人……核心技术能够改变世界,而新能源车的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2017年3月13日,在央视财经的《对话》栏目中,董明珠再次谈起了一心要造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她说,除了想领先国际外,还因为大家现在都渴望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雾霾带给我们的困扰能够得到尽快解决。
“既然新能源车可以降低排放、减少雾霾,我们为什么不做呢?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制造业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石,更是企业家的道德良心底线。身为中国人,就应该为中国负责,为中国的百姓和国家的发展负责。”
董明珠的“造车梦”不仅体现了她的前瞻性,还蕴藏着她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