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施政思想
帝喾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品德高尚、精明强干,很多古籍都有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这样评价帝喾:“(帝喾)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说帝喾遍施恩惠于普通大众,而不顾及他自己。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节俭地使用;他爱抚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来确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这段话说明,帝喾作为五帝之一,各方面的业绩都是显著的,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帝喾善于用人。传说他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学习治国安民之道,广结天下英杰贤才。《左传·文公十八年》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隋唐时著名的经学家孔颖达为这段话作了解释,说:“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伯奋、仲堪、叔献、季仲是文臣,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是武将,就是说这八个人都非常能干。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
帝喾进一步完善了“五正”官制。《帝王世纪》曰:“高辛氏以人事纪官,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于是化被天下。”勾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这五个人,因他们功劳卓著,被后人祭祀。勾芒被尊为春神、木神、东方之神,祝融被尊为火神、南方之神,蓐收被尊为秋神、西方之神,玄冥被尊为水神、冬神、北方之神,后土被尊为土地神。就连手下都被尊为神灵,帝喾在当时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贤才辅佐,使帝喾能够安定天下,实现富国强兵,成为一代圣明的君王。

反映帝喾功绩的壁画
帝喾遵循前代黄帝和颛顼的制度并有所发展。《鬻子》云:“(帝喾)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颛顼之道而行之。”贾谊《新书·修政语上》:“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矣。”这一是说明帝喾是个守业的皇帝,没有创立多少新制度,他只是按照黄帝、颛顼建立的制度行事,就取得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二是说明帝喾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干,能带领民众按照已定的制度和礼仪办事,实行仁爱、诚信之政,因而天下老百姓都称颂他的美德和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