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中的雨母山战事

衡阳保卫战中的雨母山战事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侵略衡阳,在衡阳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衡阳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是我国十四年抗战史上国民党正面战场上进行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场十分悲壮、惨烈的守城战。在衡阳保卫战中,雨母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1944年6月18日,侵华日军占领长沙后,于20日发出向衡阳进攻的命令,同时分东路、中路、西路进占衡阳。当时衡阳守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中将。战斗于6月23日打响,第10军的官兵奋起还击,打退了日军发动的为时5天的第一次总攻。

7月11日到15日,日寇开始第二次总攻,连续5天5夜,飞机轮番轰炸,炮火猛烈袭击,全城变成一片火海。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下令对衡阳解围,派出第62军、第79军增援衡阳。62军军长黄涛指挥151师、157师于7月14日到达衡阳外围。151师师长林伟俦率领452团、453团先期到达雨母山下。雨母山辖制通往衡阳的大道,部队要想顺利到达衡阳,必须占领雨母山。因雨母山已被日军占领,白天接近困难,故决定夜袭。18日深夜,452团两个营分两路进攻雨母山。452团团长薛叔达亲自带队冲锋,出其不意地进攻日军,一个小时就将雨母山攻了下来,次日天亮时分就将阵地巩固在手。是日,薛叔达留下一连人马固守雨母山,率主力一鼓作气,几个冲锋,又夺下了东阳铺。东阳铺是日军卫护进攻衡阳的两个师团侧背的屏障,丢了自然不甘心,便组织队伍猛攻。拉锯三次,日军都未得逞。

日军意识到衡阳援军的逼近,即分出部分兵力,在侧背建立一道防御线,企图阻止援军的前进。于是,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发动了向雨母山的进攻。雨母山守军仅452团的一个连,日军全线进攻,守军防不胜防,危在旦夕。正当危急时刻,林伟俦到达雨母山右侧高地,眼见日军攻势凶猛,即令453团增援,将日军压了下去。林伟俦命令452团第1营坚守雨母山,团长薛叔达率2营、3营向败退之敌猛追猛打。

挺进雨母山

雨母山、东阳铺阵地巩固后,62军军长黄涛将指挥所搬到了雨母山右侧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黄涛召集师、团长会议,研究敌情后,决定由157师的470团派一营接替固守雨母山阵地,林伟俦指挥452团、453团及157师的471团向衡阳火车西站攻击前进,并占领了火车西站。

7月20日,日军感觉到衡阳援军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停止对衡阳守军的攻击,开始向援军反扑。日军首先进攻470团1营坚守的雨母山阵地。日军一上来,就“呀呀呀”地端着雪亮的刺刀,大呼小叫地朝山顶冲杀。1营营长林志文指挥部队,与日军三次肉搏,但终因日军数倍于1营兵力,1营全营血洒雨母山。林志文死前带伤跃起,在日军中挥动马刀连砍两名日军,最后怒目切齿倚于一石壁。日军端枪环绕半圈,久久不敢接近,直到林志文气绝倒地,与之对峙的日军才长长吁了一口气。7月22日,雨母山失守,日军再度占领。

雨母山战场

黄涛的62军指挥所就在离雨母山不远的一个小村庄,他对日军的力量估计不足,认为1营最少也能坚守一天,没想到几个回合,1营全部战亡。当他发现雨母山失守,才后悔自己的大意,急令157师师长李宏达亲自指挥470团全力夺回雨母山阵地。雨母山是62军进攻衡阳和在不利情况下后撤的滩头堡,如果丢失,对62军的进退存亡影响很大。李宏达亲自督阵,先是炮火攻击,后是步兵冲锋,来回冲杀,遗尸累累,敌我难分,鲜血掺杂交汇,浸透了雨母山褐色的土壤。最后日军守牢了阵地上的工事、堡垒,李宏达几次冲杀都未成功,未能夺回雨母山阵地。

随后,数千日军由湘桂铁路经三塘南下,直奔62军军部而来,黄涛沉着应战,命令157师除一部分兵力监视雨母山的日军外,其主力迎击这股日军。接着,迅速撤回452团、453团和471团,共同抗击这股来犯之敌。黄昏时候,62军军部转移到铁关铺附近。7月27日,国民党政府又命46军、74军投入衡阳解围。74军进至衡阳县演陂桥,其58师进至樟树坳,8月2日与据守鸡窝山的敌军枪战一日,将其击退,占领鸡窝山。同日,46军接替62军进驻西郊,发动了向雨母山的攻击,又一次夺回雨母山。之后,由于日军发动了第三次总攻,解围部队再没有前进。此次国民党政府投入4个军迫近衡阳解围,历时26天,由于援军各怀心机,自保实力,互不协调,见危不救,未能起到外围应有的策应作用。

陆家新屋的弹痕

(摘自张和平著《落日孤城——中日衡阳会战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