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岭峰藏强人
寨子岭是雨母山南面的一座小孤峰。传说隋唐时期,从这里到四川峨眉山,共有48个绿林营寨,这是第一寨。寨上的绿林好汉负责百姓安危,抵御外来侵犯,有时出没于作恶的土豪家,对雨母山周边的坏人坏事也要干预一番。

寨子岭
元朝末年,统治者将生活在长江以南的汉人划为“南人”,是地位最低的第四等人,实行残酷剥削和压迫,于是反元统治群雄并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时,竹雅村(现为新竹村)有位名叫华余琪的人,牛高马大,武艺高强。他本来只想平平静静过自己的安稳日子,但是因为父亲受人诬告陷害,被官府抓去冤死狱中,华余琪对元人统治恨之入骨。于是,他与兄弟们积累钱财粮草,秘密招兵买马,在寨子岭安营扎寨,日夜操练,准备起事。
由于寨子岭的动向被朝廷密探发现,并报告了衡州府,为防不测,华余琪遵母命,决定提前起义。当地群众纷纷响应,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义军的达两三千人。
华余琪起义的消息传到衡州府,知府是个蒙古人,来衡阳没多久,一时惊慌失措,想到家小都在北方,自己在衡阳反正是个“裸官”,不如干脆弃城逃跑算了。他的师爷见状,在他耳边嘀咕了一阵,知府脸上泛起了一阵奸笑。
起义军队伍在华余琪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衡阳进发。走到两路口附近,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也没看到一个士兵。华余琪正要命令大家攻城的时候,城门突然大开,吊桥放了下来,知府带着师爷以及一队元兵走了出来。他们说久闻华爷爷神武,愿意献城投降。
华余琪有勇无谋,身边也没个参谋可以问问“元芳,你怎么看”,不知是计,很傻很天真地以为衡阳城就这样到手了,命令队伍赶紧进城。
义军大摇大摆进了城内,华余琪发现街道上没有一个人,心里感到不妙,转头发现太守也不见了。这时城内伏兵大起,四门紧闭,喊杀连天。起义军措手不及,又不熟悉地形,终于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华余琪也惨遭元军杀害。
传说华余琪的母亲是位贤惠妇人,对起义士兵关怀备至,常常嘘寒问暖。快要兴兵起事的时候,她发现许多士兵没有帽子,就叮嘱儿子要制一顶帽子。有人却不以为然,说:“现在练兵头上冒汗还戴什么帽子,等我们打到衡州城时多的是帽子,只怕没那么多脑壳戴。”母亲听到这话很不吉利,预感可能要出问题。起事惨遭失败后,华余琪的母亲听到消息,悲伤过度,口吐鲜血而亡。
华余琪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平时在寨子岭操练,有的练习刀枪,有的搞武器制造,至今还有一些遗迹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