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雨母山帝喾祠募疏(白话译文)
2025年11月01日
重修雨母山帝喾祠募疏(白话译文)
雨母山是我们衡阳的名胜古迹,她群山高耸,灵气可与帝座星相通,几乎与南岳天柱峰、芙蓉峰并有湘南奇山之美。
相传很早以前舜帝南巡经过此地,在这里建祠祭祀帝喾。遥想舜帝驱车登山、搭竹宫祭拜的往事,虽然现在这里荆棘丛生,早已掩盖了当年陈迹,但其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唐人曾到这里凭吊,添砖加瓦、粉屋涂墙,帝喾祠才保存完好。
时光流逝,这昔日祭拜先祖的胜地,变成佛教场所,而帝喾神像仍端坐其中,大概是不敢忘记祠庙的由来吧。
直到明英宗的时候,担任少司空一职的伯宣公王诏住在省城,当初也曾经亲自到此并修缮,帝喾祠面貌为之一新。可惜不久又遭火灾,再次变成一片荒地。游人登山远望,难免会为帝喾祠的兴衰而心生感慨,为往事的湮没而悲伤,昔日舜帝祭祀帝喾用的礼器,如今丢弃在野兽的足迹之中。
过去在壬年的时候,皇帝施行礼教,遍告天下,命令身边的大臣到遥远的苍梧去祭拜舜帝,因为道路梗阻,便在雨母山遥望而祭。由此看来,帝喾祠难道只是供那些世外高人游览吗?这是国家礼乐教化的场所啊。没有宏大的名气,何以昭布这样隆重的典礼呢?
当事者曾禀报朝廷,只因为帝喾祠地处荒芜偏远,不能与嵩山、华山相比而未予重视,可这里方圆百里的居民认为雨母山能集云成雨,便确定为本地祭神的场所。但凡向其祈求,回报就必定会来。这是因为古帝神灵降临此地,其地位显赫必然不同,对地方百姓关爱呵护必定周全,而大家尽力供奉,本来就是民众为自己所谋划的啊。
出家人某某因为民众信奉忠实,知道修缮庙宇这件事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向境内居民合十施礼,告知愿意捐助修缮这帝喾祠的各位君子。

雨母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