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庙的故事
张公庙坐落于雨母山新竹村竹雅桥旁,是为纪念明代万历年间广东都督张元勋而建。
张元勋(1533—1590),字世巨,号东瀛,太平县新河(今浙江温岭市新河镇)人,明朝抗倭名将。张元勋出身小校,身经大小战斗百十次,多次率兵击退倭寇,威震岭南。《明史》说他“沉毅有谋”,与广西李锡并称良将。
当时衡州隶属广东管辖。雨母山竹雅桥是南通广东、广西两地的要塞,雨母山山林茂密,易守难攻,强盗贼子倚山据险,经常出没于竹雅桥的街上,打家劫舍甚至掠财害命。来往客商,有钱的拿赎金来赎,没钱的当场被杀死,官商押差也累遭截堵斩杀。四邻百姓,夜不能归宿,挑南盐、经商的只得结伴而行。百姓及官员们把这条路称为劫财路、死人街。民谣流传:“是人莫过竹桥路,强盗贼子街上堵,抢钱杀人全到位,百姓喊冤阴灵哭。”状子告到衡州衙门,衙门几次派兵围剿也无济于事。
这事惊动了广东督府张元勋。1579年,他在平息韶州贼子后,一路率兵直奔衡州。白天化装成百姓探访贼情,夜间埋伏于咽喉要地,分散伏击,一举端掉了盘踞在雨母山上的强盗老巢。
捣毁雨母山强盗贼窝后,张元勋驻兵扎寨于雨母山,安抚百姓。哪家有疾苦,官兵们帮;哪家缺衣少食,官兵们送。真是军民一家亲啊!一日朝廷下旨,张元勋军班师回朝,走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夹道欢送。
自那时起,雨母山一方安宁,竹雅桥街比昔日更加繁华。百姓感念张元勋的恩比海深、情大于天,出资出力建起了张公庙。
据当地人世代相传:明代时的张公庙,有前殿、正殿、东西辕门、屋廊、四户秤亭、厢房等。正殿设有六根木圆柱,柱上刻凿有多副对联,殿内佛像较多,正中张公塑像高大威严。庙里有和尚、尼姑,念经敲钟忙个不停,那时拜张公求子、求财、求福的人很多,香火一年四季旺盛。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为了取青砖砌炼钢炉,周边的群众拆除了张公庙。2011年春,各界人士踊跃捐助,张公庙得以重修,并于当年年底建成。

张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