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的历史

东山寺的历史

现蒸湘区雨母山中学,也就是雨母山镇东阳村社塘庙组,是原东山寺所在地。

据老辈相传,东山寺始建于1478年。当时明朝工部左侍郎王诏决定修葺帝喾祠时,先建了东山寺。那时雨母山山高林密,地势非常险峻,要在山上建帝喾祠,难度很大。王诏左思右想,决定先建东山寺,东山寺建好后,以此为基地,全部人马再建帝喾祠。在建帝喾祠时,那时山上豺狼虎豹特别多,稍不留心就会被狼虎吃掉。工匠们只有成群结队,一部分人持猎枪负责保护,其余人先劈一条路,然后肩挑人抬青砖和石块上山。建东山寺和帝喾祠,前后花费时间达四年之久。

过去的东山寺,占地面积约十亩,有二横二正,后面是大殿,坐有释迦牟尼、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等佛像,寺内有和尚和尼姑好几十个。那时寺内香火旺盛,菩萨很灵,可以说是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福得福。听社塘庙组时年85岁的左家亿老人讲,衡南硫市镇有一对夫妇结婚十三年未生小孩,听说东山寺菩萨很灵,他们先年冬天带着香火蜡烛到寺庙一求,第二年便生下一男孩。家人为谢菩萨送子,全家人年冬提了50斤茶油到寺堂敬灵。

那时到南岳烧香的人们,首先从东山寺这里拜起,三步一拜、七步一叩直至南岳。东山寺前面有衡常官马驿道,宽4米,衡阳官府人到常宁去,都要先到这里敬香而后起程。

东山寺门前有一口长塘和两口水塘,管辖的农田上百亩。据谭绍琪老人听他爷爷及老一辈人讲:东阳村及青松村、竹雅村毛里山、灵山村大水塘田都属东山寺庙管辖,佃农耕种寺庙的田地要年年交租。

1941年1月,当时湖南省政府决定在衡阳市城郊设立广福乡,治所设在东山寺,管辖范围上至衡南州市、大山桥、鸡笼街,下至衡阳市黄茶岭、两路口一带,时任乡长为唐月忠。

1949年以后,在东山寺原址上建成了东山寺完小,1968年,扩建为东阳中学。2001年市区划调整,改名为雨母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