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枫夜鸣锣鼓声
雨母山镇幸福村六二塘组,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卡路巷和一株神奇的古枫树,其来历得追溯到千年以前。
六二塘组方圆十余里都是山地,何、蒋两姓族人世居于此。两姓居所相距不过一里,中间却横亘着一道陡峭的山梁。这一带正是过去衡州府通往西乡的必经之地,因山梁阻隔,从东向西行要绕道十几里,极为不便。隋末唐初,两姓族长相聚共商,择山梁最窄处,两侧各派人手开山凿石,打出一条便捷通道。经双方努力,数月后终于凿通了一条长五十余丈、宽丈余的狭窄通道,起名为“卡路巷”。
卡路巷两侧石壁夹峙,四周林木阴森,人们在巷的右侧边建一个凉亭和一个小客栈,供往来商旅歇脚。当时这一带人烟稀少,时有强人在此聚啸山林,拦路打劫。往来客商来到巷口,不敢只身行走,只好到客栈歇脚,等到人多时结伴而行。卡路巷由此而远近闻名。
相传在初唐某年,两位道士云游天下,傍晚时刻在巷口客栈不期而遇,一并在此打尖住下。这天夜晚,两个道士聚在一起,都自夸起自己的道行来。言语不合,互不相让,一时兴起,各展神通,欲决高下,直至天明竟未分胜负。清晨,二人走出客栈来到山上,意犹未尽,再赌神通。他们各从山上拔出一株枫树苗,用手指钻一洞穴,将树苗倒插其中,施出平生解数,下咒语让树成活,并发毒誓,如树不活,人如其树。一年后,两株树苗成活一株,枯死一株。据说栽树枯死的这名道人真的应了誓言,魂飞魄散随树而逝了。活下来的那株枫树,历经千年风霜,如今仍生机勃勃,高达30余米,树围5米。
说来奇怪,自二道斗法的那一株枫树成活后,每逢夜间山风吹起,山中便传出锣鼓之声,在很远处也清晰可闻,宛如有人唱大戏,又好似法师做道场,四周乡民莫不惊异。有好奇者结伴夜间循声探究,发现声源来自枫树近旁。仔细查寻,周围并无他物。正疑惑间,又一阵罡风袭来,锣鼓声大作,一行人不由得浑身冷战,头皮发麻。不知是谁喊了声:“有鬼!”众人吓得慌不择路,跑起来命都不要了。从此,古枫鸣声的消息不胫而走。
雨母山当地百姓对古枫敬若神明,每逢家中小孩夜间哭闹,只要到枫树旁烧纸祷告,就能不治而愈。据居住在卡路巷边的一位蒋姓老人讲,他小时候听惯了古枫发出的锣鼓之声,可不知为什么,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声音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