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崇拜小考

帝喾崇拜小考

现存据说为帝喾陵寝的地方有三处:一处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处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一处在陕西省合阳县。三处陵墓都有不同的文献记载和文化遗存作为依据,莫衷一是,难辨真伪。

这种一帝多陵、一人多墓的状况,古代帝王、名家中很多,有招魂墓、衣冠墓、纪念墓、尸骨墓等名号。古代学者对这种现象就有所研究,宋代学者李昉在《太平御览》中指出:“盖以为圣人在其位,仁化广及,恩沾鸟兽。至于殂亡,四海若丧考妣,无思不哀。故绝域殊类之闻天子崩,各自立庙祭,起土为冢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圣人在位的时候,天下的人们都得到了他的好处,所以等到他驾崩去世的时候,老百姓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各个地方要么建庙祭祀,要么堆土成墓,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他。帝喾一帝多陵的现象,其实正反映了后世对先祖的崇敬和缅怀,说明在历史上帝喾的“铁杆粉丝”还真不少。

现存的三处帝喾陵所在地,每年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定期举行大规模公祭活动的是内黄县。从2002年起,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也就是民间传说的颛顼帝的诞辰,由河南省安阳市政府主办公祭颛顼帝喾二帝大典,并举办“寻根祭祖节”。内黄公祭大典规格高,规模大,仪程规范,影响很大,不但当地民间群众自发前往参加,而且海外华人华侨也慕名前来参加。

河南内黄颛顼帝喾陵全景

其实祭祀帝喾,古已有之,很多古书都有记载。据儒学经典《礼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郊、祖、宗,是指祭祀按照配食的不同,而划分的四种规格等级。其中以禘祭为最大,大禘是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定期祭祀祖先的祭祀大典。商周之际,帝喾地位之尊崇由此可见一斑。

道教认为帝喾在三皇五帝中成就与威名最为突出,加之道德高贵,故把帝喾神化。王纪成所著的《中华民族1000个第一》称,帝喾是被神化的中华第一位玉皇大帝,尊号为“至尊昊天玉皇大帝喾”,是统领天、地、人三界的最高权力者,是神中之王。正妃姜嫄也被神化为“至尊昊天王母娘娘”。

姜嫄、简狄被后世奉为圣母。《生民》《玄鸟》《毛诗传》云:“姜嫄从帝而祠于郊禖。”又云:“简狄从帝而祈于郊禖。”供奉姜嫄、简狄的高禖祠后来逐渐演变,习惯多称之为“高庙”或“娘娘庙”,而山东泰山一带称为“送子娘娘”,广州地区称为“金花娘娘”,台湾民众则以“注生娘娘”称之。在传说的姜嫄故乡陕西省杨凌区揉谷镇姜塬村,至今仍有姜嫄庙,并有举办姜嫄庙会、寻根问祖、拜谒姜嫄的习俗。

帝喾之妃常仪去世后还被崇奉为月神。《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常羲(仪)生了十二个月亮,常在天上银河内给月亮洗澡。又因为羲、仪、娥古音通用,后来常羲(仪)又逐渐演变为奔月的嫦娥。帝喾另一位妃子羲和被崇祀为太阳神或太阳之母。神话“后羿射日”中的那九个太阳,就是帝喾和羲和的儿子们。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帝喾是至高无上的天帝,而羲和正是太阳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