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冲水库大坝消失之谜

九龙冲水库大坝消失之谜

在雨母山大肚峰南面山脚下有一条长约一里的长冲,这里山高冲窄,树木茂密,涓涓泉水,终年不断。因为从上至下连续排列着九口山塘,因此人们都称这个地方为九塘冲,也叫九龙冲。

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是一片稻田,有九条黑龙在这里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人们苦不堪言。于是,一位帝喾祠的高僧化身九口大塘,把孽龙囚于塘中,不让它们为害人间。

1978年,由于当时红旗水库(即雨母湖)难以满足抗旱需要,东阳公社党委决定将九口塘合并,修建一个小二型的九龙冲水库。

经过技术人员勘察设计,九塘冲水库大坝设在冲内第一口塘(冲口塘)的塘干上,坝底长50余米,宽40余米,坝高10米,坝顶宽2米,上下坡度1∶1.5,预计土石方15000余立方米。当时的衡南县水利局工程师左雅评价说:“这是一个投资小、集雨面积宽、蓄水量大的理想水库。”

这年“双抢”结束后,东阳公社成立了九塘冲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刘君任指挥长,公社特派员、党委委员杨其奎任副指挥长,公社广播机线员谭太生和灵山、黄花两个大队的支部书记为成员。

一切物资、人力准备就绪后,轰轰烈烈的水库建设工程开始了。指挥部先安排了50个劳力清淤、装涵管,基础工作完成后,几个受益的大队便组织了300多个劳力上工地,分工分段,抢筑大坝。

经过三个多月的挑土、垒石、打夯,大坝终于在1979年1月16日竣工。指挥部决定,1月18日召开九塘冲水库竣工庆祝及表彰大会,除留几个人在水库工地扫尾外,参与施工的大部分人都回家休息一天,18日清晨来水库工地会餐、参加庆祝表彰大会。谭太生按照领导要求,准备好了奖状、奖品,拉上了横幅,架上了喇叭,布置了会场主席台。一切工作就绪,就等18日庆功会的到来。

18日清早,谭太生第一个跑到水库工地,准备安装扩音器,测试音响效果。然而进冲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浑身不寒而栗:原来好端端的一座大坝,竟已不见了踪影!他亲手在坝顶上为准备开会布置的横幅标语、喇叭导线、主席台等都不翼而飞。

谭太生查看四周,没有发现任何痕迹,只是在建坝位置的下游不到5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像水波纹一样的旋圈,坝底平坦如操场,就像被碾压过一样。

人们陆续来到了水库垮坝现场,无不感到万分惊讶。有人说:“这是九龙发威,不允许人们把它的家园毁了,它们被困在塘底已经习惯了。”也有人说:“这是那位帝喾祠的高僧在反对我们修水库,如果把九口塘都连成一片,那岂不是放那九条孽龙归大海,百姓又要遭殃了?”还有人说:“这是帝喾老爷显灵,到昨天大坝完工、人员都散了才倒大坝,如果早一点出事,我们这些在工地劳动的社员,几百号人哪,都会被埋进黄土里。”

这一事件立即轰动了整个雨母山,来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也惊动了衡南县领导。当时的县委书记刘启汉亲自赶到现场察看,县水利局的领导和专家也来现场,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但都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九龙冲水库大坝消失的原因,在雨母山至今仍然无人能够解释,成为一桩大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