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恂与灵官菩萨的传说
江恂,清代人,是清泉县第一任知县,清泉县就是今天衡南县的前身。
传说江恂在清泉县令任上,疾恶如仇,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和地痞地霸,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这样时间一长,江恂得罪了不少黑恶势力,他们恨不得江恂早死,都想害他。
然而江恂刚正不屈,正大光明,坏人对他也没什么办法。他们听说雨母山赤松子坛的灵官菩萨很灵验,就一齐到灵官菩萨面前烧香请愿说:江恂为官无恶不作,阻了我们的财路,请菩萨让江恂早点死掉。
灵官菩萨是赤松子坛的护法神仙,一片慈悲心肠,当然不会因为听到一面之词就大开杀戒,但求的人多了,他决定亲自跟踪调查,看看江恂是否真的十恶不赦。
灵官菩萨跟了江恂三个月,看他处理公务,可谓一丝不苟;看他日常生活,也是清廉俭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灵官菩萨这样跟着,可能是扰乱了江恂身边的“磁场”,江恂经常头疼发热,感到身体有些不好。看了很多医生,医生都说没病,可江恂就是自己感到不舒服。
正好当时雨母山的一个秀才叫左修位,他被聘请在县衙编修县志,与江恂成了好朋友。他告诉江恂,雨母山上有帝喾祠、赤松子坛,是敬香祈福的好地方,请江恂到雨母山休息一段时间。江恂就想去雨母山微服私访,顺便了解一下当地风土人情。
从衡州城到雨母山敬香,那时需要走二十来里路。一般官员都是骑马坐轿、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而江恂却只带着一个书童,穿着粗布衣服,和老百姓一样步行前去。灵官菩萨一路跟随江恂,监察他的言行,如果发现哪里不对,就直接捉走。可江恂一路上举止都很得当,没有任何差错,灵官菩萨也没有办法。
到雨母山脚下的东阳铺时已近中午,江恂找了户农家吃饭。过去大米都是舂米石碾,米粒粗糙,这天江恂在吃饭时,发现碗中有不少谷粒,就把谷粒从碗中捡出来,放在桌子上,灵官菩萨看到,心里想:“好,这下找到差错了,俗话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陀山。如果你把这些谷粒丢掉了,那可是罪过呀,我捉你就有借口了。”灵官菩萨心中想着,手中钢鞭举着,正在这时,江恂饭吃完饭,他把桌子上的稻粒,一粒粒剥开吃到肚子里去了。灵官菩萨叹了一口气:“真是清官也!”手中的钢鞭也放了下了。
灵官决定不再监视江恂了。江恂在雨母山游历一圈,身体也完全康复了。看着雨母山的秀丽风景,江恂心情大好,回来就挥笔题写了“赤松子坛”几个篆书大字,刻在雨母山飞来石上。他的题字保留至今,成为雨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