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雨泽衡州
2025年11月01日
吕温雨泽衡州
吕温(771—811),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山西永济市)人。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同属革新派。元和三年(808)秋,因弹劾宰相李吉甫,先被贬道州,后转任衡州刺史,甚有政声。元和六年(811)八月,因病卒于衡州刺史任上,终年仅40岁,世称“吕衡州”。卒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二十卷,后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

吕温像
元和四年(809),当时衡州境内火旱频发,吕温乃祈雨于雨母山帝喾祠,甘霖随祷而至,合郡有“吕公雨”之颂。
当时正值刘禹锡赴衡阳看望吕温,曾与其一同去雨母山求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云阜祷雨歌》,对雨母山求雨应验之事,极尽赞美之词(其诗详见本书第六辑“风雅之韵”)。
元和五年(810),有百姓五人进城缴纳公税,从现蒸湘区柘里古渡过蒸水,恰逢上游突发洪水,所坐小船倾覆,五人全部淹死。吕温闻讯,大为悲恸,不但派遣手下官员前往现场致祭,亲作《衡州祭柘里渡溺死百姓文》,自责“州令未明,津渡不谨,致此沦逝,咎由使君”,还拿自己的俸禄恤抚死者家属,代其纳税。这种爱民恤民的做法,在当时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