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秦两汉时期
2025年09月26日
一、周秦两汉时期
周代酿酒工艺比商代完备,酒种类也有所增加,《礼记》中就记载有醴酒、玄酒、清酌、澄酒、旧泽等多种酒类。在河北开平一座战国时中山国王的墓中,人们发现了两只精美的铜酒壶,里面贮存的两种古酒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陈酿美酒。
西汉承秦末大乱之后,统治者减轻劳役赋税、与民休养生息,促进了农业生产,也活跃了工商业。天下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酒的消费量相当可观。为了防止私人垄断,也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汉代对酒实行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建议“榷酒酤”。但只实行了17年,因在盐铁会上遭到贤良文学者的坚决反对,不得不作让步,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
汉朝时人们称稻米酒为上等、稷米酒为中等、黍米酒为下等。武帝时东方朔好饮酒,他把喜爱的枣酒称作仙藏酒,还有桐到酒、肋酒、恬酒、柏酒、桂酒、菊花酒、百未旨酒(一名兰生)、椒酒、斋中酒、听事酒、香酒、甘醴、甘拨等。
汉武帝时期,我国的欧亚种葡萄(即在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前138~前119年)从大宛带来的。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据《太平御览》,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葡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国栽培的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
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将此方献给汉献帝。这个方法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这种方法,现代称“喂饭法”。在发酵工程上归为“补料发酵法”。补料发酵法后来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