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麻木、拘挛
骨痛药酒
【药物配比】草乌(制)1000g 桑寄生1000g 汉桃叶1000g 威灵仙500g 虎杖750g 络石藤500g 菝葜500g 苍术(炒)250g 油松节750g 首乌(制)500g 红藤750g 丹参500g 接骨木1000g 伸筋草250g 木瓜500g 川芎250g 牛膝1000g 麻黄250g 五加皮1000g 红花250g 续断1000g 干姜125g 白酒适量
【功能主治】祛风定痛,舒筋活络。用于筋骨疫痛,关节不利,四肢疫麻。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25mL,1日2次。
【自制方法】上药与酒制成82.5kg。
【酒方来源】《新编中成药》
梅子酒
【药物配比】梅子
【功能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适量分次饮服,也可取酒搽患处。
【自制方法】以酒浸没梅子若干,高出2cm为宜,浸1月即成。
【酒方来源】《中国食疗学》
养血愈风酒
【药物配比】防风60g 杜仲(盐制)90g 秦艽60g 川牛膝60g 蚕沙60g 红花30g 川萆薢60g 白茄根120g 羌活30g 鳖甲(制)30g 陈皮30g 白术(炒)60g 苍耳子60g 枸杞子120g 当归60g 白糖2600g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用于风寒引起的四肢疫麻,筋骨疼痛,腰膝疫软等症。
【用法用量】每袋用白酒16两溶解,适量服用,但每次不超过4两。
【自制方法】①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白糖单放。②粉碎:将防风及枸杞子等15味,轧成3号粗粉,白糖轧成细粉。③渗漉:取防风等粗末,用5倍量50%乙醇按渗漉滤提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稠膏约80两。④制粒:取上项浓缩稠膏与白糖粉搅拌均匀,过14~16目筛,制成颗粒,凉干或低温干燥。整粒时喷洒食用香精,密闭于桶内,2日后装。上药1料,约装50g袋重,350袋,公差率±3%。
【宜忌】高血压患者,孕妇忌用。
【酒方来源】《中药药剂手册》
草乌酒
【药物配比】制草乌20g 当归70g 白芍70g 黑豆70g 忍冬90g
【功能主治】手足风湿性疼痛,并治妇女鸡爪风
【用法用量】不拘时,随量温饮,渣爆干为末,酒调服。
【自制方法】上五味,将黑豆炒半熟,入1.5L酒中,再将另4味药碎细入酒中,经5日后开取。
【酒方来源】《药酒验方选》
强肾祛湿酒
【药物配比】秦艽 牛膝 芎 防风 桂心 独活 茯苓各4两 杜仲 侧子各5两 石斛6两 丹参8两 干姜(一作干地黄) 麦门冬 地骨皮各3两 五加皮10两 薏苡仁1两 大麻子2L
【功能主治】肾劳虚冷干枯,忧恚内伤,久坐湿地则损肾。
【用法用量】每次服7合,每日2服。
【自制方法】上17味切细,用酒4斗渍7日。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
蚁酒
【药物配比】大蚂蚁6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通经活络,强壮筋骨,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全身窜痛,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5~30mL,早晚各1次。
【自制方法】以白酒500mL,泡大蚂蚁60g,半月后即可服用。
【酒方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活血药酒
【药物配比】当归600g 老鹳草500g 续断500g 川芎300g 地龙300g 赤芍300g 牛膝300g 苍术(炒)250g 红花250g 陈皮250g 桂枝250g 狗脊(烫)250g 独活200g 羌活200g 乌梢蛇200g 海风藤200g 松节200g 川乌(制)150g 甘草150g 骨碎补(烫)150g 附子(制)150g 荆芥150g 桃仁(炒)150g 麻黄150g 木香100g 马钱子(制)100g 杜仲(炒)100g 白糖2.5kg 50°白酒100L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祛寒散风。用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mL,1日2~3次,温服。
【宜忌】孕妇忌服。
【酒方来源】《新编中成药》
木瓜酒速溶剂
【药物配比】木瓜18.75kg 桑枝25kg 川芎6.25kg 桑寄生16.25kg 天麻6.25kg 当归12.5kg 川断12.5kg 甘松6.25kg 红花12.5kg 怀牛膝18.75kg 生玉竹31.25kg 制狗脊18.75kg 50%乙醇适量,蔗糖适量
【功能主治】袪风散寒,活血强筋,用于风寒湿气,筋脉拘急,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袋用烧酒500mL溶解,适量饮服,每次不超过20g。
【自制方法】上述药料经过调整炮制后,各按处方量称取,除红花外,将木瓜等11种混合打成粗粉,过筛(筛孔直径1厘米)。渗漉,浓缩:上述粗粉,加入红花,充分混匀,用适量乙醇湿润,装入渗漉缸中,按常规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乙醇全部蒸尽,得浸膏。制粒,包装:取上述浸膏,加适量糖粉,并充分拌匀,制成颗粒,干燥,并用塑料薄膜袋包装即得。
【酒方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天雄独活酒
【药物配比】天雄(炮裂,去皮脐)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两 防风(去皮) 独活(去芦) 当归(切、焙) 白术各2两 五加皮 芎
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2两
【功能主治】治寒湿著痹,皮肉不仁,及骨髓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次温饮一盏,任性加减,以知为度。
【自制方法】上药剉如麻豆大,以夹绢袋盛,用无灰清酒1斗浸,春夏5日,秋冬7日。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虎骨追风酒
【药物配比】虎骨20g 川芎30g 桂枝20g 萆薢30g 木瓜60g 红花60g 当归60g 首乌30g 茜草60g 独活30g 甘草10g 杜仲60g 续断30g 肉桂30g 补骨脂60g 秦艽30g 草乌(制)30g 茯苓30g 威灵仙60g 陈皮30g 川牛膝30g 鹿角80g 羌活30g 川乌(制)30g 麻黄10g 五加皮60g 苍术30g 白茄根30g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壮骨强筋,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mL,1日2次。
【自制方法】虎骨,鹿角研成中粉,余药研成粗粉,混匀,渗漉,用白酒16L做溶剂,浸泡5~7日后,以每分钟1~3mL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过,分装、即得。
【宜忌】孕妇忌服。
【酒方来源】《新编中成药》
鲁公酒
【药物配比】茵芋 川乌头(炮,去皮脐) 踯躅花 天雄(炮,去皮脐)防风 石斛(去根)各1两 细辛(去苗) 柏子仁 牛膝(去苗) 甘草(炙) 通草 桂(去皮取心) 山茱萸 秦艽(去苗土) 黄芩 茵陈蒿 瞿麦 附子(炮,去皮) 杜仲(去皮) 泽泻 王不留行 石楠叶 防风 生干地黄各0.5两 远志(去心)远志:剂量脱。
【功能主治】痹证。
【用法用量】每服1盏,常令酒气相续。
【自制方法】上药切细,酒4斗,渍10日。
【酒方来源】宋·《全生指迷方》
固春药酒
【药物配比】鲜嫩桑枝 大豆黄卷(或用黑大豆也可) 生苡仁枢木子(即十大功劳红子也,黑者名极木子,也可用,无则用叶,或用南天烛子也可)各4两 金银花 五加皮 木瓜 蚕沙各2两 川黄柏 松子仁各1两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袭入经络,四肢痹痛不舒,俗呼风气病,不论新久,屡治辄效。
【用法用量】每日饮一二杯,病轻者,一二斤即愈。
【自制方法】上10味,绢袋盛而缝之,以好烧酒10斤,生白蜜4两,共装坛内,将口封固扎紧,水锅内蒸三炷香取起,放泥地上7日,即可。
【酒方来源】清·《随息居饮食谱》
河间防风酒
【药物配比】防风 当归 赤茯苓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钱 甘草 桂各五分 黄芩 秦艽 葛根各二分 麻黄(去节)五分
【功能主治】行痹走注不定,痛风。
【用法用量】适量温服。
【自制方法】水酒各2盏,枣3枚,姜5片,煎1盏,去药渣。
【酒方来源】明·《赤水玄珠》
芍药酒方
【药物配比】芍药二分 虎骨(炙)1两
【功能主治】治风毒,骨髓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2合,每日3次。
【自制方法】上药研为细末,用夹绢袋盛,酒3L,浸5日。
【酒方来源】晋·《肘后备急方》,明·《普济方》
独活杜仲酒
——原名“独活酒”
【药物配比】独活(去芦)0.5两 当归(切,焙)0.5两 杜仲(去皮,切,炒)1两 芎0.5两 熟干地黄(焙)0.5两 丹参1两二分
【功能主治】治腰脚冷痹麻木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温服一盏,不拘时,常令如醉,不能饮酒者,酌量饮服。
【自制方法】上药剀细用酒5L,放入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2~4小时,取出候冷开封。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九味薏仁酒
【药物配比】薏苡仁60g 牛膝60g 海桐皮30g 五加皮30g 独活30g 防风30g 杜仲30g 熟地456 白术20g
【功能主治】脚痹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饭前温服15~20mL。
【自制方法】上9味药,共碎细,用绢袋包,置于净器中,用酒2L浸之,春夏3日,秋冬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药酒验方选》
茵芋薏苡酒
——原名“茵芋酒浸方”
【药物配比】茵芋 白及 薏苡仁 赤芍 桂心 牛膝(去苗) 酸枣仁(微炒)各1两 干姜(炮制)1两 附子(炮制,去皮脐)2两 甘草(微炙赤)1两
【功能主治】治肝脏风,筋脉拘挛,不可屈伸。
【用法用量】每次温服1盏,不拘时候。
【自制方法】上药细判,和匀,以生绢袋盛,酒2斗,浸7宿。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明·《普济方》
牛膝酒
【药物配比】牛膝(去苗)2.5两 秦艽(去土)2.5两 薏苡仁(炒)三分 天门冬(去心)2.5两 细辛(去苗叶炒用) 附子(炮裂,去皮脐) 巴戟天(去心) 石楠叶(酒醋微炙)各一两三分 桂(去粗皮)2两 独活(去芦头)三两三分 杜仲(去粗皮,炙,判)一两一分 五加皮(去粗皮)二两半
【功能主治】治脾中风,手臂不收,行步脚弱,屈伸挛急,痿頢疼痛,痿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合,渐加至三四合,日3服,夜1服。
【自制方法】右剉如麻豆,生绢囊贮,以酒3斗浸之,冬10日,春7日,秋5日,夏3日。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明·《普济方》
花蛇酒
【药物配比】白花蛇肉1条
【功能主治】治诸风,顽痹瘫缓,挛急疼痛,恶疮疥癞。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
【自制方法】用白花蛇肉1条,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饭盖之,21日,取酒。
【酒方来源】明·《本草纲目》《普济方》
松叶独活酒
——原名“松叶酒”
【药物配比】松叶1斤 独活10两 麻黄(去节)10两
【功能主治】除一切风邪引起的两脚疫痛,挛急或无力,疼闷顽痹,不能久立,手举不上头,腰背强直,半身不遂,头痛,耳聋目暗,见风泪出。鼻不闻香臭,唇口生疮,恶疰流转,如锥刀所刺。
【用法用量】每次温饮一小盏,每日3次。
【自制方法】上药细剉,放入生绢袋盛,以酒5斗,入瓮密封渍之,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松根酒
【药物配比】松根
【功能主治】壮筋骨,治风。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
【自制方法】以松树下掘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
【酒方来源】元·《饮膳正要》
白蔹薏苡酒
【药物配比】白蔹 薏苡仁 芍药 桂心 牛膝 酸枣仁 干姜 甘草各1L附子3枚
【功能主治】治风拘挛不可屈伸。
【用法用量】每次服1L,1日3次。
【自制方法】以上9味药切碎,用醇酒2斗渍1宿,微火煎3沸。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
仙人杖浸酒
【药物配比】仙人杖1.4斤
【功能主治】治柔风,脚膝痿弱,久积风毒,上冲肩膊胸背疼痛,妇人产后中风,兼治一切热毒风。
【用法用量】每日温饮1~2盏,不拘时,酒欲尽,再入5L,依前温服。
【自制方法】用仙人杖1.4斤,先刮去上皮,剉(枸杞根白皮是也)用生绢袋囊贮,以酒2斗浸7日。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百灵藤酒
【药物配比】百灵藤 糯米 神曲
【功能主治】治诸风。
【用法用量】饮服。以汗出为效。
【自制方法】百灵藤10斤,水1石,煎汁3斗,入糯注3斗,神曲9两,如常酿成。3~5日,再炊1斗,糯饭候冷投之,即熟。澄清。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明·《本草纲目》
五粒松叶浸酒
【药物配比】五粒松叶(十月初采)3斤 麻黄(去根节)3两 防风(去芦头)3两 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 独活3两 秦艽(去苗)2两 肉桂(去皱皮)3两 牛膝(去苗)4两 生地黄2斤
【功能主治】治风。
【用法用量】每次温服一小盏,每日3次。
【自制方法】上药剉细和匀,用生绢袋盛,用好酒4斛浸没,春秋7日,冬14日,夏5日。
【宜忌】忌毒滑、动风物。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宋·《太平圣惠方》
独活石楠酒
【药物配比】独活4两 石楠4两 防风3两 茵芋2两 附子(去皮)2两 乌头(去皮)2两 天雄(去皮)2两
【功能主治】主八风十二痹。
【用法用量】饭前服,1次服半合,以知为度。
【自制方法】上7味,切细,以酒2斗浸6日。
【酒方来源】唐·《千金翼方》
神应酒
【药物配比】茵芋(炙) 附子 天雄(并去目,去皮脐) 丹参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踯躅花 甘草(炙) 石菖蒲 桂(去粗皮) 干姜(生用) 乌头(生用去皮脐) 独活(去芦头) 地骨皮 秦艽(去苗土) 防风(去叉) 芎 人参 当归 白芷 藁本(去苗土) 生干地黄各2两 白鲜皮 栾荆(炙)各2两
【功能主治】治风湿及诸风痰。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饮半盏,渐渐加饮,每饮后,食饭二三匙,每饮一盏,即添酒一盏浸药,药味尽即止。
【自制方法】上23味药,均细剉,以无灰酒3斗,于密器中浸,经7日成。
【宜忌】忌热肉、面、鸡、鱼、牛肉、油腻、果子,陈臭豉汁等物。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桑枝柳枝浸酒
——原名“桑枝浸酒”
【药物配比】花桑枝1斤 垂柳枝1斤 槐枝1斤 羌括3两 牛膝(去苗)3两 黑豆(炒熟)1L 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 桂心3两 熟于地黄3两
【功能主治】治风。
【用法用量】每日饭前饭后,任性暖饮一二小盏,不得过度,只要醺醺然,常有酒气为妙。
【自制方法】上药剉细和匀,用生绢袋盛,用好酒5斛,浸7日。
【宜忌】忌生冷、毒鱼、猪肉。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乌鸡酿酒方
【药物配比】乌鸡1只(其鸡先以笼养,用大麻子5L与鸡吃,即便用鸡,去毛及肠胃,净洗拭干,将其肉碎锉,毛即烧灰,亦同酿酒) 羌活3两 桂心1(2)两 牛膝(去苗)4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 防风(去芦头)3分(两) 萆薢3两 熟干地黄4两 乌蛇(去皮骨,炙微黄)六两酒浸 独活5两 石斛(去根)3两 虎胫骨(涂酥炙微黄)5两 当归2两 海桐皮5两 丹参4两 白胶香1(2)两 地骨皮1(10)两 五加皮10两 百灵藤1(10)两 松节10两
【功能主治】治风。
【用法用量】每日饮服三四盏,不拘时候。
【自制方法】上药细判和匀,以水2硕,煎取5斛,与曲末如常法酿酒,候熟。
【宜忌】忌生冷、毒、滑、动风物。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南藤酒
【药物配比】石楠藤
【功能主治】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
【自制方法】石楠藤煎汁,同曲,米酿酒。
【酒方来源】明·《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