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症、便秘、溺精
白沙酒
【药物配比】白沙鱼一种。
【功能主治】治诸种淋症。
【用法用量】任性饮服。
【自制方法】用白沙3L,熬令极热,以酒3L,淋取汁服。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磨石酒
【药物配比】磨石
【功能主治】下石淋。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
【自制方法】用磨石烧赤热,投入酒中。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柘桑白皮酒
【药物配比】柘白皮五合 桑白皮(切)五合
【功能主治】治虚劳尿精。
【用法用量】分3次服。
【自制方法】上2味切,以酒5L,煮取3L。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
干胶酒
【药物配比】干胶(炙)2两
【功能主治】治虚劳尿精。
【用法用量】分3次温服。
【自制方法】上1味捣末,酒2L和。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
马奶酒
【药物配比】新鲜马奶
【功能主治】治便秘,腹泻,肺结核,气喘,肺炎。
【用法用量】每日饮马奶酒250~500mL。
【自制方法】将新挤的新鲜马奶盛于沙巴(用大牲畜皮制的酿袋)中,用奶杆加以搅拌,使其发酵至微带酸味,且具酒香时即可饮用。若天气炎热,发酵过度或保存不善,易变质。
【酒方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便结1次通
【药物配比】阴干桃花250g 白芷30g 加50°粮食酒1L
【功能主治】通便,治大便干结,便秘。
【用法用量】每次日服14~18mL。儿童酌减。
【自制方法】上药加酒密封1月,每5日摇动2次。
【酒方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温脾酒
【药物配比】干姜30克 甘草30克 大黄30克 人参10克 制附子20克 黄酒1000毫升
【制法与服法】以上5味共捣碎,置于净瓶中,倒入黄酒浸泡5天后开启,去渣备用。温饮,日服2次,每次服10~20毫升
【功效】温中通便。适用于脘腹冷痛、大便秘结或久痢等症。
松子酒
【药物配比】松子仁70克 黄酒500毫升
【制法与服法】先将松子仁炒香,捣烂成泥,备用;再将黄酒倒入小坛内,放入松子仁泥,然后置文火上煮鱼眼沸,取下待冷,加盖密封,置阴凉处。经三昼夜后开封,用细纱布滤去渣,贮入净瓶中备用日服3次,每次服20~30毫升。凡大便溏泻、滑精及有湿痰者忌服。
【功效】补气血,润五脏,止渴,滑肠。适用于病后体虚、口渴便秘、羸瘦少气、头晕目眩、咳嗽痰少、皮肤干燥、心悸、盗汗等症。
麻子酒
【药物配比】火麻仁500克 米酒1000毫升
【制法与服法】先将火麻仁研末,用米酒浸泡7天即成。日服2次,每次服30毫升。
【功效】润肠通便。适用于老年或产后津伤血虚、大便干结。
芝麻枸杞酒
【药物配比】芝麻300克 枸杞子500克 生地黄300克 火麻仁150克 糯米1500克 酒曲120克
【制法与服法】先将酒曲研末,以上前5味加工使碎,置砂锅中,加水3000毫升,煮至2000毫升,取下候冷,糯米蒸熟,等冷后置容器中,加入上述药物和酒曲,拌匀,密封,置保温处酿酒14天,启封压去糟渣,即成。温饮,日服3次,适量勿醉为度。
【功效】滋肝肾,补精髓,养血益气,调五脏。适用于大便秘结、虚羸黄瘦、食欲不振、腰膝酸软、遗精、视物模糊、须发早白等。
六神酒
【药物配比】人参60克 白茯苓60克 麦冬60克 杏仁80克 生地黄150克 枸杞子150克 白酒1500毫升
【制法与服法】先将麦冬、生地黄、枸杞子加工使碎,加水26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取药汁与白酒混匀,置瓷锅中煮至1000毫升,待冷后置容器中,加入人参末和杏仁末、茯苓末,密封,浸泡7天,每日振摇1次,即成。日服2次,每次服20毫升。
【功效】补精髓,益气血,健脾胃,悦颜色。适用于遗精、腰膝软弱、头昏神倦、便秘、面色不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