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腹疼痛

胃腹疼痛

生姜煮酒

【药物配比】生姜(捣碎)3两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1次服完,仍以渣贴疼处。

【自制方法】上药加入陈酒1L,煮二三沸。

【酒方来源】清·《寿世青编》

生姜蜜酒

【药物配比】生姜汁1合 白蜜1匙 清酒倍生姜汁

【功能主治】若少觉不下食,服此酒。

【用法用量】加温,1次服完,半月乃效,佳。

【自制方法】以上3味调匀。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猪胆白酒汤

【药物配比】猪胆1个 白酒30mL(视病人酒量大小也可略多或略少)

【功能主治】急性肠梗阻。

【用法用量】1次服完。

【自制方法】将其混和于碗中置小锅内炖热,1次服下。若无新鲜猪胆,也可用干品(其效稍缓),但1次需用2个,先将胆囊剪开,用热酒将里面的胆汁浇在碗里,按上法炖热后即可化开。

【宜忌】服药后不久,即可见肠蠕动加快,腹内气响2~4小时许,即放矢气而通下。

【酒方来源】《中成药学报》

丁香煮酒

【药物配比】黄酒50mL 丁香2粒

【功能主治】感寒性腹痛、腹胀、吐泻等症。

【用法用量】趁热饮酒。

【自制方法】黄酒50mL放在瓷杯中,再加丁香2粒,把瓷杯放在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10分钟。

【酒方来源】唐·《千金翼方》

杨梅酒

【药物配比】杨梅 烧酒

【功能主治】痧气痧气:夏秋间常见的一种发疹性热病、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饮服杨梅酒半酒盅,或食酒浸之杨梅二三只。

【自制方法】选好杨梅浸于高粱烧酒内(酒量以浸没杨梅为度)密封备用。

【酒方来源】《食物中药与便方》

山核桃酒

【药物配比】青核桃3kg 白酒5L

【功能主治】收敛,消炎,止痛,用于急慢性胃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15mL。

【自制方法】取青核桃3kg捣碎加白酒5L浸泡20日,待酒变黑褐色为止,过滤取渣,浸液备用。

【酒方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麻子酒

【药物配比】麻子1L

【功能主治】止恶心。

【用法用量】1日2次,适量饮。

【自制方法】麻子1L,熬令香,熟捣,取酒3L,熟研,滤取1L。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

椒酒

【药物配比】舶上硫黄(明者)2两 汉椒(净拣,去合口者去黑目)4两诃子(略捶碎),24个

【功能主治】治翻胃,胃寒吞酸等。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

【自制方法】上3味,各用生绢袋盛之,以无灰酒10斤渍之,7日即可服,饮1杯即加1杯生酒在内,汉椒90日一换,诃子72日一换,硫黄则长用,病除即止。

【宜忌】阴虚火旺者及孕妇忌服。

【酒方来源】明·《医方类聚》

西洋药酒

【药物配比】红豆蔻(去壳) 煨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纸包压去油) 白豆蔻(去壳) 高良姜(切片,焙) 甜肉桂(去粗皮) 公丁香(各研净细末,戥准五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滞脘满,进食不化,呕吐恶心,腹泻作痛等。

【用法用量】饮服随量。

【自制方法】先用上白糖霜120g,水1碗,入铜锅内煎化,再入鸡子清2个,煎十余沸,加入0.5L干烧酒,离火置稳便处,将药末入锅内打匀,以火点着烧酒片刻,即盖锅,火灭,用纱罗滤去渣,入瓷瓶内,用冷水冰去火气。

【酒方来源】清·《冯氏锦囊秘录》

五香酒料

【药物配比】甘草120g 菊花120g 甘松120g 官桂120g 白芷120g 藿香120g 三柰120g 青皮120g 薄荷120g 檀香120g 砂仁120g 丁香120g 大茴香120g 细辛18g 红曲18g 木香18g 干姜12g 小茴香15g

【功能主治】醒脾健胃、散寒止痛、芳香辟秽、发表祛暑。可治疗脾胃气滞、虚寒脘满、食欲不振等症,并可用于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及暑月感受风寒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饮一二盅。

【自制方法】用多年陈烧酒4.5L,将上药用绢袋盛好,浸入酒中,密封,10日后可用。

【宜忌】若是感受暑热,温热之邪,病人不恶寒而怕热,多汗,口渴舌红的,则不可饮用该酒。此外该酒辛香温燥的药物居多,凡阴虚火旺者不宜服,以免重伤阴液。

【酒方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红茅药酒

【药物配比】公丁香6g 白豆蔻6g 砂仁10g 良姜6g 零陵香6g 红豆蔻6g 白芷10g 当归30g 木香2g 肉豆蔻6g 陈皮20g 枸杞10g 檀香2g 草豆蔻6g 佛手10g 桂枝6g 沉香4g 肉桂20g 山药6g 红曲162g

【功能主治】理脾和胃,温中散寒,适用于寒湿中阻,脾胃气滞的脘满痞塞,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适量,酒须烫热饮用。

【自制方法】将上述药物装入布袋,浸于烧酒中,烧酒用量5200mL加热,煮数沸再兑入1560g蜂蜜,4162g冰糖,溶化即成。

【酒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按:本方在大量辛温药中加入当归、枸杞、山药滋阴养血,用以防止温燥伤阴,配方合理,气味芳香,是一种理想的药酒。

温脾酒

【药物配比】干姜30g 甘草30g 大黄30g 人参206 制附子20g

【功能主治】脘腹冷痛,大便秘结或久痢。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温饮10~20mL。

【自制方法】上5药共捣细,置于净瓶中,用黄酒0.5L渍之,经5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药酒验方选》

状元红酒

【药物配比】当归15g 红曲30g 砂仁30g 广皮15g 青皮15g 丁香6g 白蔻6g 山栀6g 麦芽6g 枳壳6g 藿香9g 厚朴6g 木香3g

【功能主治】醒脾开胃,化滞祛湿,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胃失和,肝气郁滞。无明显症状者服之亦有醒脾开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用法用量】服用时,每次可饮二三小盅,早晚各1次。

【自制方法】将上述药物装入布袋内,浸于15L白酒中,用文火煮30分钟后加入冰糖1kg,取出放凉。

【宜忌】孕妇忌服,阴虚津亏者不宜服用。

【酒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按:本方虽有当归滋阴养血,但总以温燥之品为主药,故适用于气滞而偏寒者。

白药酒

【药物配比】白茯苓15g 白术15g 天花粉15g 山药15g 芡实15g 牛膝15g 薏苡仁15g 白豆蔻9g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开胃,凡脾虚食少,食后腹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者,均可服用此药酒。

【用法用量】服用时每次一二盅。

【自制方法】以上药物用白酒5000mL浸泡数日后使用。为了矫味,可加入适量白蜜。

【酒方来源】清·《良朋汇集》

蒜姜酒

【药物配比】独窠蒜1颗 生姜1分

【功能主治】治胃疟饥不能食。

【用法用量】未发时,慢慢饮服。

【自制方法】上药研碎,以酒0.5L调,去渣。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松萝酒

【药物配比】松萝2两 乌梅 栀子各27枚 常山3两 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主胸中痰积热。

【用法用量】顿服,亦可再服,得快吐止。

【自制方法】上药切细,以酒3L渍1宿,平旦合水3L煮取2L,去滓。

【宜忌】忌海藻、菘菜、生葱菜。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