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
乌贼骨酒
【药物配比】乌贼骨粉30g 白酒10mL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1次服完。
【自制方法】取乌贼骨放入水中浸泡2日,然后晒干辗碎过筛后备用。现配现服,混合后1次服完。
【酒方来源】《江苏中医》
酒煎饮方
【药物配比】常山1两 鳖甲(去裙边,醋炙金黄)1两 知母3分 白头翁3分 桂(去粗皮)0.5两 青蒿1握 甘草(生)3分 桃李枝头心各7枚 葱薤白各7茎 柴胡(去苗)3分
【功能主治】疟疾,腰痛头重,寒热互作。
【用法用量】空腹1次服完,应当吐出痰,再煎渣服。
【自制方法】上药12味,细剉如麻豆大小,每次服五钱七,用酒一盏半,浸一宿,早晨煎取一盏,去药渣。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柴胡饮
【药物配比】柴胡(去苗)0.5两 常山3分 甘草(生)0.5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0.5两 干姜(炮制)1分
【功能主治】治久疟痰不愈,将成骨蒸痨,时寒时热。
【用法用量】分2次服,空腹未发时服,饭后第2服。
【自制方法】上药判如麻豆,每次用五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青蒿酒
【药物配比】青蒿
【功能主治】治虚劳久疟。
【用法用量】饮服。
【自制方法】青蒿捣汁,煎,如常酿酒。
【酒方来源】明·《本草纲目》
常山竹叶酒
——原名“常山酒”
【药物配比】常山苗(无苗取根5两代之)一握 独颗蒜7颗 淡竹叶二握鼓一合 鳖甲(炙)3两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临发根据酒量大小服之,服完当大吐而愈。
【自制方法】上切,用苦酒3L,煎取1L。
【宜忌】忌食苋、生葱、生菜。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常山黑豆酒
【药物配比】常山1两 蒜(独头者去根茎横切)1颗 糯米黑豆各100粒
【功能主治】治间日疟。
【用法用量】欲发时,三分饮1分,如未吐更服1分,及吐则愈。
【自制方法】上药切碎,用清酒1L,病未发前浸药于碗中以白纸覆之。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常山甘草酒
【药物配比】常山三分 乌梅肉(生用) 甘草(生用)各0.5两
【功能主治】治痰实疟,发歇不止,久不瘥。
【用法用量】早晨去渣煎服一盏,良久以筷子入喉中引之,吐痰即愈。
【自制方法】上药细判,用酒二盏,浸一宿。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明·《普济方》
常山蒜酒
【药物配比】常山(细切)3两 蒜7瓣
【功能主治】疗瘴疟及瘴气。
【用法用量】温服,一会儿呕吐为妙,适令尽好,过时食,若早晨发者,半夜服,要使吐。
【自制方法】上药捣碎,虚弱者2两,蒜7瓣去皮尖切,用酒1.5L半,渍浸1宿,旦去渣。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
常山乌头酒
【药物配比】常山(切)1两 独头蒜(去根茎,横切)1颗 糯米100粒乌头100粒 清酒1L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欲发时三分饮1分,如未吐更服1分,得吐则瘥。
【自制方法】上5味,病未发前1日,用酒浸药于碗中,用白纸一张覆。
【宜忌】忌生菜、生葱。
【酒方来源】唐·《外台秘要》
鳖甲蜀漆酒
【药物配比】鳖甲(炙令黄)2两 常山3两 蜀漆2两 附子1两 乌贼鱼骨(炙)1两 知母2两 椒(微炒去汁)1两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平日服一合,稍稍加至二合,一日三四服。
【自制方法】上药切,用酒3L,渍1宿。
【宜忌】忌苋菜、生葱、生菜、猪肉。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鲮鲤甲常山酒
【药物配比】鲮鲤甲(酒浸,炙令黄色)0.5两 常山3分 鳖甲(去裙边,醋浸炙黄)0.5两 乌贼鱼骨(去甲)3分 乌梅肉(微炒)1分竹叶一握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24枚 豉一合 葱白(切)7茎
【功能主治】治疟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温服牛盏,良久应呕吐,如不吐,至中午前再服,三二服,如不愈,隔日依前法服用。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