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
九藤酒
【药物配比】青藤 钩钩藤 红藤 丁公藤 桑络藤 菟丝藤 天仙藤 阴地蕨(名地茶,取根)各4两 忍冬藤 五味子藤(俗名红内消)各2两
【功能主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盏,日3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自制方法】上细切,以无灰老酒一大斗,用瓷罐一个盛酒,其用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酒方来源】明·《医学正传》
二圣酒
【药物配比】雄黑豆0.5L 皂角刺(剉)0.5L
【功能主治】治中风,昏厥不省人事,喉间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适量饮服,汗出为度。
【自制方法】上药用无灰酒2L,同煎至0.5L,去滓。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黑豆浸酒方
【药物配比】黑豆1L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不遂,脚气痹弱,头目眩冒,筋急,腰胁疼痛,产后中风痱痉或背强口,浮肿。
【用法用量】每次空腹及临卧时,各饮2~3合。
【自制方法】上1味,拣紧小者净淘,用酒5L,同入瓶中,密封,用灰火煨,常令热,约至酒减半缌即去豆取酒。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宋·《圣济总录》、明·《普济方》
豆淋酒
【药物配比】黑豆
【功能主治】破血祛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妇人产后一切中风诸病,及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每次温饮5~7合,每日3次。
【自制方法】用黑豆炒焦,以酒淋之;或大豆炒半熟,粗捣、筛、蒸、放入盆中,以酒淋之,去滓。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明·《本草纲目》
九制議莶草药酒
【药物配比】議莶草(九制)712g 防己110g 海风藤130g 苍术130g 千年健130g 陈皮130g 油松节130g 威灵仙130g 杜仲130g 伸筋草130g 当归130g 川牛膝130g 桑寄生130g 续断130g 熟地黄130g 防风130g 茜草130g 白术130g 秦艽130g 狗脊130g 木瓜130g 地枫皮80g 玉竹130g 独活80g 乳香(醋制)80g 川芎80g 没药(醋制)80g 麻黄20g 红花80g 肉桂60g 白酒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补肾,祛风除湿。用于肝肾不足,骨痛膝弱,四肢麻痹,腰疫腿痛,手足无力,口眼歪斜,语言謇涩。
【用法用量】口服,1次30~60mL,1日2次,温服。
【酒方来源】《新编中成药》
白术菊花酒
——原名“白术酒”
【药物配比】白术(切) 地骨皮 荆实各5斗 菊花3斗
【功能主治】补心志定气。治心虚寒,厉风损心,气性反常,中风手足不遂,语音沉涩。
【用法用量】随量饮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自制方法】以上4味,以水2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酿米,用曲如常法,酒熟后去糟滓,取清酒于瓷器中,收封。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明·《普济方》
万应愈风酒
【药物配比】金毛狗脊(炙)去毛 川牛膝 海风藤 广木香 川桂 左秦艽 大熟地 补骨脂 川杜仲 千年健 追地风 散红花 枸杞子 肥玉竹 西羌活 独活 生川乌 官桂 黄芪 党参 肉桂 明天麻 广陈皮 女贞子 淡附子各30g 威灵仙 全当归 油松节 野桑枝(切)各120g 红曲15g 大枣250g 桂圆肉60g 白蜜糖240g 赤砂糖250g 鹿角胶(炖)60g
【功能主治】专治气血虚损,感受风湿以致手足疫麻,腰膝骨节疼痛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无论男女老少一切远近风症,服之无不神效。
【用法用量】随量饮服。
【自制方法】上药装入夏布袋内先用陈酒2.5L,将药袋炖透,再合好烧酒12.5L,共装入坛内,加香味封固,待半月后取用。
【酒方来源】《成药全书》
龙手藤酒
【药物配比】龙手藤
【功能主治】主偏风口、手足瘫痪、补虚益阳、去冷气风痹。
【用法用量】空心饮服,取汗出。
【自制方法】上药斟酌多少,以醇酒浸,近火令温。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天麻二蛇酒
——原名“天麻浸酒方”
【药物配比】天麻 骨碎补 龙骨 虎骨(酒炙)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恶实(切,焙) 羌活(去芦) 独活(去芦) 牛膝(酒浸,切,焙) 熟干地黄(焙)各0.5两 松节(剉) 败龟(醋炙) 芎 当归(切,焙)各1两 火麻仁 茄子根(切,焙) 原蚕沙(炒)各2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
【功能主治】治瘫痪风,不计深浅,久在床枕。
【用法用量】每次温服一盏,不拘时。
【自制方法】上药切碎如麻豆大,用酒2斗浸,密封,春夏3日,秋冬7日。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仙灵天麻酒
——原名“仙灵脾浸酒方”
【药物配比】仙灵脾 天麻 独活 天雄(炮裂,去皮脐) 牛膝(去苗)五加皮 芎 茵芋 萆薢 狗脊 海桐皮 鼠黏子 苍耳子 川椒(去闭口及目,微炒去汗)以上各1两 虎胫骨(涂酥,炙黄)3两 桂心 当归 石斛(去根)以上各1.5两
【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肢节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不计时候,温酒饮一小盏,常令酒气相续,其酒出一盏,加入一盏,以药味薄即止。
【自制方法】上药细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2斗浸之,密封7日。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仙酒方
【药物配比】牛膝(洗净,切)1斤 秦艽(洗净,细切) 桔梗(洗净,切)各1两 蚕沙(净,炒) 羌活(洗净,切) 防风(洗净,切) 人参(拣净,切) 马尾当归(切)各2两 黍黏子(洗净,切) 枸杞子(净,炒) 火麻仁(洗净,炒)各0.5两 苍术(净过洗之,蒸过用)2斤
【功能主治】治诸中风,半身不遂,腰脚缓弱,手臂顽麻,左瘫右痪、抽掣拽,一切风热等病。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温酒1盏,1日3次。
【自制方法】上药用无灰清糟酒2斗,浸于瓷缸内,用七层纸密封,于无人静处放7日。
【酒方来源】明·《医方类聚》
地黄附子酒
——原名“地黄酒”
【药物配比】附子 茵芋 羌活各1两 熟干地黄4两 防风 芎各1两 石斛2两 丹参2.5两 牛蒡根2.5两 火麻子1L 杜仲 牛膝 桂枝各1两
【功能主治】治风在肝脾,语言不利,脚膝无力,大便多秘。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饭前饮一盏,常有醉意,勿至呕吐。
【自制方法】上药细剉,入绢袋盛宽贮之,用无灰酒1斗5L,封浸7日。
【酒方来源】宋·《本事方》、明·《普济方》
全蝎酒
【药物配比】白附子30g 僵蚕30g 全蝎30g
【功能主治】中风,口眼歪斜,口目动。
【用法用量】每次饮10mL,不拘时,常使有酒力。
【自制方法】上3味药碎细,用醇酒250mL浸入瓶中经3日后开取。
【酒方来源】《药酒验方选》
杏仁酒方
【药物配比】杏仁3斗 糯米1石 麦曲20斤
【功能主治】治服腿风,四肢弛缓不收,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每次5合,不拘时,相续饮服,常令半醺,不至醉吐为妙。
【自制方法】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糯米(簸去糠),麦曲(熔,令干,捣为末),上3味,先取杏仁2斗捣,再放入砂盆内研烂,渐入水8斗,随研随绞取汁,至汁绞尽,去滓煎取4斗,尝之若香滑则熟,倒入不浸瓮中,如法盖覆,作三料酝酒,第一酝取糯米6斗炊作饭,用曲末12斤拌和,又取杏仁4L研烂,渐入水一斗六升,煎取8L,寒温适宜,投入前药瓮中,酝之,令米糜溃。第二酝取糯米2斗炊饭,用曲末四斤拌和,又取杏仁3L研烂,渐以水一斗一升,煎取6L,寒温适宜,投入前药瓮中。第三酝用米、曲、杏仁水汁,一切依第二酝法,上三酝即毕,用蜡纸密封,莫令气泄,干净处安候香熟。
【宜忌】过量服用苦杏仁,会发生中毒,出现眩晕,心悸,头疼,恶心呕吐,昏迷紫绀等危重症状。中毒者,内服杏树皮或杏树根煎剂可解毒。
【酒方来源】宋·《圣济总录》
消梨饮子
【药物配比】消梨(绞取汁)3颗 酒1合 薄荷汁1合 生姜汁1合 竹沥1合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噤不开、心膈壅闭。
【用法用量】分3次温服,不计时候,撬开口灌之。
【自制方法】上药相和,煎3两沸。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蓖麻酒
【药物配比】蓖麻子油1L
【功能主治】治风服腿,肢体不收,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空腹内服,每次3合,每日2次。
【自制方法】上药铜钵盛,放入酒1斗,浸1日,煮熟。
【宜忌】孕妇及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忌服。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宋·《圣济总录》、明·《普济方》
黑豆丹参酒
【药物配比】黑豆(拣紧小者淘净)250g 丹参150g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日早、午、晚及临睡时各1次,每次一二杯。
【自制方法】上2味,粗碎。黄酒2L、同入瓶中密封,用灰火煨,常令热,待至酒减半,即去渣取酒。
【酒方来源】《药酒验方选》
红花肉桂酒
【药物配比】红花 肉桂各10g
【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治疗面瘫。
【用法用量】针刺采用透刺法。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丝竹空透太阳、地仓透颊车、迎香透四白、唇穴透迎香。用棉签蘸药酒涂擦患侧面部,干后再涂1遍,每日3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
【自制方法】用白酒500mL,浸泡上药24小时。
【酒方来源】《上海针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