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毒痈疽

肿毒痈疽

大豆乌蛇酒

【药物配比】大豆100g 麻子仁100g 乌蛇(去头尾皮骨)12g 白酒1.5L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攻毒,消肿止痛。热毒风肿,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量性饮之,常带酒气为好。

【自制方法】将以上3味,相和令匀,放甑内蒸,待熟后,去掉甑底物,用酒就甑中淋,候酒热再淋,凡此淋7—8遍,将酒入瓷瓶中密封,候冷,备用。

【酒方来源】《普济方》

牛蒡地黄酒

【药物配比】牛蒡子100g 生地黄100g 枸杞子100g 怀牛膝20g 白酒1.5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阴凉血,益肝肾。风毒疮痈不瘥,四肢缓弱,腰膝酸困。

【用法用量】每空心温服10~20mL,晚饭后再服,常令微醉为好。

【自制方法】以上4味中药,共捣为碎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春夏7日,秋冬14日开封,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石榴酒

【药物配比】酸石榴7个 甜石榴7个 党参30g 苦参30g 丹参30g 苍耳子30g 羌活30g 清酒1.5L

【功能主治】疏风消肿。头面热毒,皮肤生疮,面上生疖。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15mL,饭前温饮。可时饮时加酒,味薄即止。

【自制方法】先将石榴连皮捣烂备用;其余8味中药也捣成细末。然后把石榴与药末共置于瓷瓶中,入白酒浸泡,密封口。春夏7日,秋冬14日开启,过滤去渣,储瓶备用。

【酒方来源】《普济方》

地龙酒

【药物配比】地龙5条 乌芋20g 白酒0.1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痉通络。出疹血热毒盛,黑陷不起。

【用法用量】1次顿服。

【自制方法】将地龙去泥洗净,与乌芋共绞取汁,与酒匀和入锅中,上火煎数沸,去渣候温备用。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

金蝉脱壳酒

【药物配比】大虾蟆(去内脏)1个 土茯苓150g 醇酒2.5L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消疮痈。杨梅疮,结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次日酒凉,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斡,次日随量饮之,酒尽疮愈。

【自制方法】将上药同贮于瓶中,瓶口封严,重汤煮40分钟左右,香气出时取出,去渣备用。

【宜忌】服药酒期忌房事。

【酒方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神效酒

【药物配比】人参30g 没药30g 当归尾30g 甘草15g 栝楼1枚 黄酒1L

【功能主治】托毒,散毒。疮痈。

【用法用量】每日1份,细细饮之。

【自制方法】以上5味,共捣为粗末,与黄酒同上火煎煮,煎取700mL,分作4份。

【酒方来源】《景岳全书》

麻黄宣肺酒

【药物配比】麻黄30g 麻黄根30g 白酒0.5L

【功能主治】宣肺中郁气。酒糟鼻。

【用法用量】每1~2次,每次20~30mL,早晚空腹温饮。饮后1~3、5日出脓成疮,十余日则脓尽,脓尽则红色退,先黄后白而愈。

【自制方法】将以上2味捣成粗末,用酒浸泡24小时,然后上火重汤煮约1小时,露24小时,过滤去渣,收储备用。

【酒方来源】《医宗金鉴》

蒲金酒

【药物配比】蒲公英15g 金银花15g 黄酒0.1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吹乳结痛(乳腺炎)。

【用法用量】早、晚饭后各服1份。药渣可贴敷患处。如不愈,可照前方再行配制。

【自制方法】将蒲公英、金银花同黄酒入锅内煎煮至半,去渣候温,分作2份。

【酒方来源】《验方新编》

解毒消疮酒

【药物配比】牛膝30g 川芎30g 羌活30g 五加皮30g 杜仲30g 甘草30g 地骨皮30g 薏苡仁30g 生地200g 海桐皮60g 白酒2L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杨梅疮,风毒腰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15mL,饭前温饮。

【自制方法】以上10味,共捣为细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春夏5日,秋冬10日开封,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