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能得出更好的结论,因而迟迟下不了决断

总觉得能得出更好的结论,因而迟迟下不了决断

在出席公司的年会、送别会、迎新会等大型聚餐场合时,大家最开始会点些什么来喝呢?

当然,肯定也有人会仔细翻看酒水单、深思熟虑后再下决定,但大多数人一般都会说:“就先来杯啤酒吧。”

在许多人聚餐时,应当最优先考虑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使聚会尽快开始”。如果有人在这时不停地翻着酒水单,纠结地表示“比起啤酒,点些其他的不是更好吗……”,大家就会迟迟无法举杯共饮,聚会也就无法顺利进行了。

“开始聚会”本应该是聚餐时的最优先事项,却因为有人无法下决断,导致其地位受到了威胁。

除了这个例子之外,大家应该也常有类似的经历吧:遇到了某件想买的东西,却纠结“会不会有卖得更便宜的店家”,就在寻找的过程中,想要的商品被卖光了。

保留想法、不下决断,就等于放弃了在那个时间点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的机会。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会产生很多弊端,比如会导致机会从我们的手中溜走,又或者会使我们无法展开下一步行动。

如果是婚姻问题等关乎人生的重大决定,那么深思熟虑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然而,如果我们在面对一些小事时,也养成了纠结“会不会存在更好的结论”的习惯,最终只会造成我们的工作安排被打乱。

并不是说保留决断这件事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了我们在商业场合里的一种习惯,最终将造成工作的停滞不前。

话虽如此,“当场就拍板做决定”实在是一件既困难、又劳心费神的事。哪怕只是决定今天要吃什么、穿什么这样的小事,一件一件堆积起来,也会消耗我们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提前确定好做决定的标准”。

这里有一个有名的小故事: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以及Faceboo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都是总穿同样的衣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少下决断的次数”。

这种行为,就可以说是“确定了要穿什么衣服的标准”。

与之类似,提前为自己确定好一些标准,就可以避免掉很多决断时刻。比如“哪怕并不爱喝,第一杯也先选啤酒,跟大家一起干杯,从第二杯开始,再按自己的喜好来”;或者“如果碰到无论如何都想要的东西,就不要犹豫,当场买下来”。

提前确定判断优先等级的标准,就如同请人给自己引路一样。

比如初次造访一家餐厅时,如果我们和朋友约定在离餐厅最近的车站会合,再跟着朋友一起过去,就要比自己边看地图边找地方来得方便得多。

工作当中亦是如此。

“在金钱和时间之间犹豫的话,一定优先时间”“要优先已经定下的约定,后面即使碰到更有诱惑力的邀约,也要拒绝”……提前确定好这些标准,就可以防止下不了决断的局面出现了。

甚至,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面对相同类型的工作时,我们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决定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