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任务进行“可视化”处理,先后顺序将更易规划
在处理以往未曾接触过的高难度工作时,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清楚应当优先处理这项工作,却不知该从何做起。
也就是说:面对这项工作,我们“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就拿我来说,如果突然有人要求我写一份遗言,或者是在海外创业,我会感到一头雾水,束手无策。
当我们陷入这类事态,就会不知该怎么给这项工作中的任务划分优先等级。第四章当中,我曾这样跟大家说:“我们需要先找出工作中的‘瓶颈’阶段,从瓶颈阶段开始处理。”然而,面对未曾接触过的高难度工作,我们有时甚至无法找出“瓶颈”究竟位于何处。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最先要做的应当是询问身边的人,看看能不能找到有过相关经验的前辈。
总是有人想要凭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其实很低。我也承认:只要肯努力,仅凭个人的力量也能克服许多的难题。只是比起请教别人,单打独斗需要花费多得多的时间。向别人请教,是最可靠也最迅速的方法。
找到有过相关经验的人,向他询问该如何完成这项工作。慢慢地,我们将学会该如何对这项工作进行分解。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胜利在望了。
试着将一整个工作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再从容易完成的那部分开始处理吧。
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可视化’处理”。
单看“对工作任务进行‘可视化’处理”这句话,大家可能会感觉很难。其实简单来说,这个环节指的就是“做记录”。无须记录得特别详细,只要一条一条、条理清晰地记在本子上就好。
初次接触一项工作时,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由哪些工作任务构成的,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但“做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想清楚究竟该怎样推进这项工作。
将要点记在笔记本上,不仅能使我们明确待办事项,也有助于我们把握工作进度。只要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有问题,阻碍整体工作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了解到了工作中的绊脚石,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别人寻求建议,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欠缺的究竟是哪些资源。
此外,做笔记能使工作任务一目了然,因而会使划分优先等级的工作更加轻松。即使漏记了什么要点,我们也一定会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到,到时再在旁边补上就好。
此外,笔记还可以当作“工作指南”来使用。
即使是曾经做过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可能将当时的处理方法淡忘,不得不再次从头摸索。可如果我们把当时的工作过程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下次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效率就能得到大幅提升。
举个我个人的例子:前几天,我刚刚乘飞机完成了一场环球旅行。然而,在刚刚决定要进行一场环球旅行的时候,我其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准备工作。
我想要先把机票定好,可面对这场历时18 天,途经10 个国家、11 个城市的复杂旅程,我根本不知道该购买哪个航班的机票,也不知道买机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因此,这件事情迟迟没能推进。
最终,我选择打电话咨询客服。在客服的建议下,我只花了短短一个小时就订好了12 张机票。如果我全靠自己,不向他人寻求建议的话,可能需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吧。
当然,我把这一条以及之后的一些准备工作都记录在了笔记本上。记录的过程中,如果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什么问题,就一起写下来。
随着笔记的一点点完善,“周游世界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再显得迷雾重重,而是落实成了几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当然在这个阶段,这些待办工作还只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在记事本上,我们还没能给它们划分出优先等级。但经验会一点点地积累起来,我们也会逐渐成长,掌握辨别瓶颈环节的能力。因此,之后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我们就能够轻松地给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划分优先等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