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工作中的“瓶颈”环节
要想鉴别出哪些环节是工作当中的瓶颈,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搞清楚究竟有哪些人员与这项工作有关。
一个工作项目绝不是仅凭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业务部、企划部、开发部、管理部、财务部……这些部门都会参与其中。无论是处理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和项目组成员、同事、上司、下属、客户、顾客等的“他人”打交道。
第二,我们要理解一项工作其实是“由许多环节组合而成”的。并且,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每个环节都具体包括哪些工作内容。这也是我们在第三章当中重点介绍过的。
思考清楚“有哪些人员与这项工作相关”以及“是哪些环节构成了这项工作”这两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顺利地找出这项工作当中的“瓶颈”究竟在何处了。
以这本书的制作过程为例,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的人员就包括了我这个作者、编辑、负责书籍设计的设计师、承担本书印刷工作的印刷厂负责人等。
如果对“制作一本书”这项工作进行分解,则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1.撰稿;
2.对稿子进行编辑;
3.确定书名;
4.委托设计师设计书的内页和装帧;
5.确认设计完成后的“样书”;
6.检查装帧是否存在问题,并加以修改;
7.将稿件交到印刷厂。
虽然除了这些程序之外,还有一些琐碎的工作也需要完成,但大致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流程。
在这项工作中,我所负责的“撰稿”部分就是瓶颈环节。
这是因为,如果我写不出稿子,整本书籍的制作工作都无法顺利推进。
书的内容得不到确定,就没有办法定下书名。书名得不到确定,就不能委托设计师设计书籍的封面。
乍一看时,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个工作项目可以由许多人同时进行推进。但像我在前面列出的那样,把相关人员和其中的环节梳理清楚之后,我们就可以找出整项工作当中的瓶颈部分了。
在商务会谈中,能否顺利制订会议日程则会对会谈的正常开展造成较大影响,是整项工作当中的瓶颈。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统一会议日程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场需要很多人出席的大型会谈,又或者参与会谈的都是一些大忙人时,就很难在日程安排上达成一致。仅仅在沟通协调上,我们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
日程迟迟得不到确定,会谈的时间就不得不一再推后。这使得本应有所进展的工作停滞不前。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沟通协调的效率,公司才确立“例会”制度,让大家在例会上商讨重要工作。事先把一个日子(如“每个月的第三个周一”)确定为举行例会的时间,就可以避免人事沟通上的无谓消耗。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有些人在会谈结束后,不当场确定出下一次会谈的时间,而是向对方表示“之后会再通过邮件向您确认下次见面的时间”。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新的瓶颈产生。
将“确定日期”这一工作环节推后处理,会导致我们不得不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邮件往来上。
听起来或许有点啰唆,但我仍要重申:将工作中的瓶颈环节延后处理,会严重地阻碍整个项目,乃至整体工作的推进。因此,在确定工作的优先等级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瓶颈后,我们要优先把它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