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二:以工作接手日期为判断标准,而不是截止日期

准则二:以工作接手日期为判断标准,而不是截止日期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然存在“截止日期”。

在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时,想必很多人的判断标准里都包含了“截止日期”这一条。

“这项工作的截止日期是×月×日,我在那之前把它完成就好。”抱着这种想法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的人,往往会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有多项工作的截止日期都撞在同一天。

孩童时期,想来有很多人都不愿面对8月31日这天吧。

这是因为多项工程浩大的暑假作业(绘画日记、自由研究、语文作业、数学习题……),都会在这一天迎来截止日期。于是只好拜托父母和兄弟姐妹帮忙,全家总动员,一起把作业赶完。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在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时,如果我们依然把截止日期当作标准,最终只会导致相同的状况重演。

如果我们每天接手新工作都是等量的,每项工作的规定完成期限也都相同,那么这种方法其实也可行。可现实并非如此。

就像我之前所讲:我们的安排常常会被突发工作打乱,有时还会遇到好几项工作的截止日期都撞在同一天的情况。特别是有些突发工作,一旦来了拦都拦不住。比如,上司可能会突然找到我们,询问“能否把这项工作在今天之内完成?”客户可能会突然联系我们,提出“请在三天时间内处理完毕”的要求。

这些工作虽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可如果总是拒绝,也会对我们的工作造成影响。

如果把工作的截止日期当作划分工作优先等级的判断标准,面对工作时,我们就会忽略时间的价值。若非迫在眉睫的工作,我们就不会尽快动手处理。这样一来,我们在第二章当中曾讲到的“划分优先等级时的原则”就会土崩瓦解。

其实,我从前也曾把截止日期当作判断标准,因此,也经历过疲于应付工作的日子。

因为截止日期迫在眉睫,所以不等自己身处一个合适的环境,我就必须开始工作。这正是我曾经不得不在火车或飞机上赶稿的原因。不仅如此,甚至在出差途中,我都经常需要把时间花在写稿件上。

睡眠时间被剥削,我只能一边揉着上下打架的眼皮一边处理工作……那段时间里,我从没能真正践行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哪怕我心里一直都有这样的诉求。

这种情况下,我甚至没有心思去考虑“该如何提升时间的价值”,或是“该如何营造高效的工作环境”。

我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境地,全是因为自己“在制订工作计划时,把截止日期当作了标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自己制订计划的方法,不再把截止日期当作判断标准,而是用工作的接手日期取代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