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雨果曾经说过:“在任何时代,人类总是把音乐与歌声掺入一切行动。”歌唱艺术是一种古老的音乐活动,是音乐艺术形式中最能够真实、直接地表达思想情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歌唱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紧密联系的,而人类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歌唱充分地表达、反映。这说明了音乐在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交流日益频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再故步自封、唯我独尊,它们肯定会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影响。因此,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发选择。
当下,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声乐教学也一样需要相互交流与借鉴。声乐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它是一门集技术性与艺术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同时兼具复杂性、抽象性、多样性和不具体性。大多数声乐教师凭借个人的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声乐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所谓的“科学”唱法也必然成为清规戒律,在帮助学生解决某些问题的同时,也成为制约学生声乐学习和歌唱发展的锁链。这一现象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是个案。要打破不同唱法之间的壁垒,让声乐教学回归理性、尊重多元,并最终让教学本身做到科学化,而不仅仅是某种唱法的科学。因为唱法本身感性和经验的成分较多,所以不能给它穿上“科学”的外衣。正因如此,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大多过于偏重歌唱技术,从而忽视了歌唱原本的意义。而现实中,这样的教学很难挖掘出学生的歌唱天赋,更谈不上培养出歌唱家。方法的禁锢使学生走不出课堂、上不了舞台,即使登台也难找到舞台的感觉,舞台发挥和艺术表现更难做到。所以,声乐教学不能限制在某一个点上,而应该把视野放宽,着眼于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独当一面。
时代的巨变,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新的气象。歌唱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艺术,是歌唱家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映和主观感受的抒发咏叹。生活在新时期的歌唱家,必须将时代、社会的巨变以及自己的感情,通过歌唱的技巧强烈、清晰地表现出来。作为对声乐教学探索的一个尝试,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我国歌唱艺术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