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开喉咙
(一)打开喉咙的要领
打开喉咙是为了打开喉咽腔部分,使喉、咽、鼻整个咽腔形成一个适合发声共鸣的通道,让气息和声音能够畅通无阻地运行,从而使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打开喉咙的歌唱发声,演唱者会感觉到喉咙既有向外扩张的力量,又有使喉结向下的力量。
在进行打开喉咙训练时,声乐学习者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喉结下沉和稳定不是压喉咙。有的演唱者为了把喉结固定在最下面,就使劲用舌根压喉咙,这样反而把声音堵在喉咙里了。喉咙打开与否,不能单从外观来判断,要从里面感觉打开,要舒展地打开喉咙。这时,喉结有一种自然的向下的拉力。最重要的是,舌面是平伸、自在的,而不是退缩、用力的。
第二,女声同样存在喉结向下的问题。从外观来看,女性的喉结一般看不见,这是因为女性的甲状软骨角的角度比较大,从外观上看不出棱角来,但看不出来不等于不存在,它同样客观地存在着,并影响着歌者的发声。
(二)打开喉咙的方法
声乐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练习。
第一,打哈欠法。当人们疲劳困倦打哈欠的时候,其鼻腔的状态是开放的。这时,喉头正好处于深吸气的位置,口形会自然地收缩成拱形,小舌也会自然地积极抬起平放,舌根和后咽壁拉开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一过程是完全符合科学的发声状态的。但是需要注意,“打哈欠”需要把握一个度,使其处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否则会失去训练意义。
第二,大笑或痛哭法。在大笑或痛哭时,人的喉咙处于打开的状态。日常生活中的大笑爽朗而响亮,声音也很深长、通透,这就是在无意识下打开喉咙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注意,微笑和嬉笑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原因就是尺度不够,所以必须是大笑。而当人们在痛哭时,嗓音的音色会发生变化,声音变得宽了、厚了,嗓子发“紧”了,喉结的位置很低,但舌根并没有压下去,此时喉咙也是完全打开的。这种方法练习起来不是很方便,主要是去体会这种感觉,有意识地运用到歌唱中。
第三,向后仰头法。声乐学习者在运用该法练习时,需要注意不能缩后脖子,可以发出声音,去体会和感知打开喉咙的状态。这种办法仅仅是让演唱者体会如何打开喉咙,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将头向后仰,否则会影响整体的表演效果。
第四,利用胸部的支点。所谓的胸部支点,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部位,而是在歌唱过程中,达到一种声音平衡感觉的支点。就好像人在感冒咳嗽的时候,感到胸部有不适的部位,这就是胸部感觉支点。演唱者可以把喉结向下稳定在这个位置上,而且在发声过程中,感觉到好像每个字和声音都从这个点发出,这样歌唱的喉咙也便随之打开了。这种练习方法十分有利于声音的稳定和协调。
综上所述,一些声乐学习者可能会这样想,即使喉结没有放在最下面,也可以唱得很好。确实,喉结不往下也可以唱,但效果差一些。有的人喉结往上跑,声音也很自如,发音也很明亮,也可以唱得比较响,但他(她)的音量和声音的圆润性不如喉结往下的好。我们中国的民族唱法就是如此。民族唱法也要求打开喉咙,但并不像美声唱法那样一定要把喉结拉到最低位置,却同样作为一种传统的唱法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但是,我国近些年的民族声乐演唱一直致力于将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唱法相结合,如果把喉结保持在最低位置,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