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的演唱实践与教学指导
(一)号子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属于强体力的劳动歌曲。号子一般采用“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领唱部分的歌词是劳动指挥者对劳动大众的召唤,曲调富于变化;和唱部分的歌词或是应和领唱者的衬词,或是劳动中的吆喝,或是对领唱者歌词的简单重复,其曲调也常常比较简单而缺少变化。
演唱实践:
《走绛州》是一首流传在河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的挑担号子。它的旋律自然流畅,节奏富于弹性,歌词和曲调具有跳动感,就像挑担者走路时的步伐与上下起落的扁担的协调动作。
演唱实践:
《催冬催》是一首流行于湖北潜江一带的打麦号子。它的曲调明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歌词的内容是一对青年男女带有几分幽默的绵绵情话。
演唱实践:
川江船夫号子是重庆至三峡一段的船工在行船时唱的号子。这一段长江水面狭窄、水流较急、滩多礁险、水情复杂,因此行船劳动的种类和过程也比较复杂。船工们在不同的水情和劳动环境中,通过唱不同的号子以配合劳动,由此便形成了按顺序歌唱的多首号子组成的套曲。例如:当船离岸时,唱速度慢而有力的《莫约号子》和《桡号子》;当船入江心,顺平静江流缓缓而下时,唱《平水号子》;当靠近三峡,水流加快时,唱《快二流橹号子》;当滩陡浪急险象环生时,船工们在呼啸的江声中高唱急促紧张的《懒大桡号子》《起伏懒大桡号子》等;及至船驶出巫峡,水平如镜,经一番生死搏斗的船工们,放松了疲惫的身心,怀着喜悦的心情又唱起舒缓的《下滩号子》。
《平水号子》速度缓慢,领唱部分节奏较自由,旋律悠扬,略带川剧高腔的韵味。
(二)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多在户外演唱。山歌最常见的歌词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其中淳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山歌的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常在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畅快淋漓地宣泄郁积已久的强烈感情,在高音区常有自由的延长音,使高亢、嘹亮的歌调长久地环绕在山间或旷野的上空,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演唱实践:
《兰花花》是流传较广的一首传统信天游。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甘肃一带的山歌歌种,多为两句体结构,同时每句又各有两个短句,大体形成A(a+b)+B(c+d)的曲式,如谱例中所标记的那样。
信天游的歌词,上句常使用“比”“兴”的手法展开意境和想象,下句则是比较具体的叙事或抒情。在《兰花花》的前两段歌词中,第一段的上句运用“兴”的手法,以青线、蓝线的鲜艳夺目,来象征和映衬兰花花的动人风采;第二段的上句运用“比”的手法,以田地间各种农作物中个头最高的高粱,来比喻女孩子中兰花花的出色。
信天游曲调音高的运动规律为: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域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则是收拢性的,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性或感叹性的特点。从《兰花花》来看,上句十一度的音域跨度囊括了全曲的音域,音高进行的大起大落对应着感情表达上的酣畅淋漓;下句的音调则形成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奈的叹息的效果,预示了歌曲主人公凄凉、悲惨的命运,也寄托了歌曲创作者对兰花花命运的深切同情。
演唱实践: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花儿又叫作“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因为花儿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在当地又叫作“野曲”,所以平时只能在野外歌唱或在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歌唱。
这首花儿的歌词含蓄而富有深意,以隐喻的手法曲折地表现出单相思的痛苦。在曲调的高音处,常常有自由延长音,显得深远、悠长。用德国音乐家库尔特的话来形容:“它们气势辽阔,往往还有长长的休止符和延长号,仿佛敢向时间的流逝挑战,一动不动地飘悬在半空。”在乐段的结尾,旋律由高音sol急剧下降至中音区的sol,并将这个音重复了两次才结束,又具有深沉的叹息的意味。
演唱实践:
《弥渡山歌》流行于云南兄弟民族与汉族聚居区。云南的山歌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韵致,又有边远地区山野环境的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这首《弥渡山歌》的曲调非常细腻,充满装饰性,整首歌曲文静、清秀、楚楚动人。
(三)小调
小调是户内的抒情歌曲,又称为小曲、俗曲等。小调的题材十分广泛,跟号子、山歌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
演唱实践:
《三十里铺》是一首情歌小调,由农民歌手常永昌创作,其调健康美丽,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真挚的感情。
这首小调的四个乐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乐段:前两个乐句完全一样,在结构上可以说是“起”与“承”的关系;第三句的转调使之具有“转”的功能;第四乐句在节奏型上改变了前三个乐句的统一模式,最后两个小节的曲调与前三个乐句后两小节的曲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骨干音都是sol-re-sol,所以它是全曲的总结,具有“合”的功能。整首小调曲调不但宽广、舒展,而且新鲜生动、非常上口、易于记忆,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演唱实践:
《四季歌》是一首青海民间小调,歌词借用“水仙”“石榴”“丹桂”“雪花”咏叹了年轻女子在一年四季中的情感变化,曲调旋律流畅,富有青春气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歌舞《花儿与少年》上演后这首小调便不胫而走,流传于海内外。
演唱实践:
《洗菜心》是湖南醴陵小调,借一个年轻女子丢了金戒指的情节,表现了她爽朗的性格和与人逗趣的世俗生活场景。曲调采用特殊的羽调式,由四个不等长的乐句再加一个衬句构成,首句篇幅较大,展衍得很充分,以下各句几乎都是它的某种变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