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那就是我》

四、《那就是我》

(一)教学指导

《那就是我》创作于1982年,由陈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是一首节奏自由、带有朗诵诗歌般的韵律,并且着重内心体验的“吟诵体”抒情歌曲。其中,“炊烟”“渔火”“小河”“明月”等经典意象,最能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恋和对祖国的赤诚情怀。

该曲多用重复的手法来发展乐思,变换拍子经常出现。演唱者演唱时,要根据歌曲感情的需要,妥善处理,并注意与伴奏配合,要默契自然。该作品适合中、高级程度的民族声乐唱法的演唱者选用。该曲对训练声音的连贯圆润、咬字吐音、风格韵味的掌握,以及不同情感的气息运用等都有很大帮助。

(二)演唱实践

乐曲为#f小调,是一个带再现的A、B、A三段体结构。第一部分A的音调为全曲的基调;第二部分B的音乐在第一部分A的基础上,运用音程扩展手法,将第一段首句的音乐主题由五度跳进改为八度跳进,使整段音乐的音区移高,加快旋律的速度,不断增强音乐的动力感,将音乐推向全曲高潮;第三部分的音乐是第一部分的原样再现,旋律进行平稳,感情内在幽深,似无限的思念,又意犹未尽。

第一段,应抓住该段的基调,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在音色上柔美、连贯,要赋予歌曲饱满诚挚的感情。比如,“故乡的小河”“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故乡的炊烟”“小路上赶集的牛车”等句末的“河”“磨”“烟”“车”字的拖腔,有着特殊的韵味和艺术魅力,要唱得亲切自然、感人肺腑。演唱者要把握好旋律中的节奏重音,另外,换气之处要运用发自内心的语气,使情感的起伏变化连贯自然。

第二段,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思恋故乡的渔火”这一句的八度大跳,是对家乡激情的呼唤,唱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声音的共鸣位置要准确。随着“那就是我,那就是我”乐句中喷薄而出的激情将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声音近似呼喊,音乐速度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强,演唱时要求快中有稳、快而不乱。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原样再现,音乐把听众带入无限思念故乡的艺术境界之中,其旋律进行平稳,感情内在幽深,喃喃自语式的乐句在演唱时,要注意音色的甜美、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