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稳定喉头

二、稳定喉头

(一)喉头稳定的要领

在声乐界,关于喉头位置的稳定,大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喉头应该绝对稳定;另一种认为,喉头是相对稳定的。实践证明,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喉头这个发音器官本身可以上下移动,如果把它僵死地、一动不动地固定在某个位置,不仅破坏了声音的灵活性,还影响了语言的自然表达。

喉头的位置在不发出声音时通常有三种状态:静止状态,喉头处于中间位置保持不动;当人们打哈欠时,喉头会向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这就是喉头的最低位置;当我们做一个吞咽动作时,喉头就自然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通常就是喉头的最高位置。

我们在歌唱时,只有声带在振动发声,喉头则是声带的附着器和固定器。演唱者必须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管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随即带动着喉头位置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喉肌可作用于喉头的稳定、上移、下降。声带的中间又叫作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而发声的。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过程中,喉头要始终处于一个“水平位置”,类似于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

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化不动的稳定。使喉头的位置符合歌唱的需要,是每位声乐学习者需要用心体会并加以训练的内容。在进行喉头稳定训练时,声乐学习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歌唱时,要将喉位控制住,不要向上提,同时要注意保持。

第二,应该尽可能地张开嘴巴,使口、鼻同时做深吸气的动作,同时为了有利于充分地打开喉咽腔,使喉器自然下放。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嗓音条件的生理差异(喉结的大小和位置的高低等都造成了相应的区别),喉头的相对稳定位置也有差异:有的人喉位偏高一些,但他们演唱的声音圆润自如,并且喉头不随音高上移,这就没必要强制地压下喉头,使声音变得空闷而无光彩;有的人在中低声区喉头相对稳定,但到高声区喉头上移,声音逐渐变得“窄”而“亮”。因此,要想使喉头相对稳定,声乐学习者必须加强呼吸训练,使呼吸和喉头位置统一起来。

(二)喉头稳定的方法

喉头稳定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容易使喉头稳定的母音和适当的气息支撑配合,并且在一定音区内的训练。由于男女发声意识上和生理状态上的不同,因此在具体训练上男女声应该有一定的区别。

1.男声喉头稳定训练

男声的演唱以真声发声为主。在这种状态下,声带的闭合相对紧张,因而喉头的位置通常偏低。所以只要男声的喉头位置保持稳定,其发声的质量也就基本得到了保证。

例3-1

例3-2

例3-3

训练要求:训练的音区从小字一组c至小字二组e,比一般歌唱时的口形要小些,但口腔内和咽喉部稍稍扩张,喉结是稳定的。唱i音时可以发ü音,ü母音比i母音更容易使咽喉部扩张。

训练要领:

第一,口形呈椭圆形,下颌放松,气息要适当,发声类似于打哈欠。

第二,体会无声呼吸练习,用气息支持发声。

第三,放松喉部肌肉,喉头处于歌唱时的最佳位置。

第四,练习例3-3时,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形发生变化。

2.女声喉头稳定训练

女声发声以假声为主,因而喉头容易偏高,从而影响声音的力度。通常女声的音色相对柔和,但缺少结实与亮度的特点。因此,为了满足演唱时的需要,声乐学习者就必须进行喉头稳定训练。

例3-4

例3-5

训练要求:音区从小字一组d至小字二组d,以假声发声为主的音区。发声时气息的推动必须有一定的力量,口腔内呈半打哈欠状态。这时,喉头稍稍向下用力,迫使声带闭合挡住气息的冲击,从而产生结实的音色。

训练要领:

第一,口形呈椭圆形,下颌自然放松,气息饱满有力,发声类似于打哈欠。

第二,体会深呼吸时的喉头位置,放松喉部肌肉。

第三,让母音发音尽量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第四,开始时不要过于追求音量,重要的是注意气息的支持和喉头的相对稳定,之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