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演唱处理

二、声乐作品的演唱处理

(一)滑腔的处理技巧

滑腔指上滑或下滑的运腔特色。它与滑字不同,滑字是在声音发出前要上挑或下滑地咬字发音。

(1)上滑:如山西民歌《赶牲灵》中的“哟”字。

(2)下滑:如新疆民歌《安娜尔古丽》的句尾运腔。又如,苗族歌曲《美丽的家乡》中两次“哎”的运腔,都是直声渐慢地从“降3”音到“1”音之间小三度地下滑着运腔,其韵味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二)速度的处理技巧

抒情歌曲中在软咬字、柔发音的基础上,音出一线,使情连、腔贯、声绵。例如,瞿希贤改编的内蒙古民歌《牧歌》的合唱,通过连腔、循环呼吸等手法的运用,将绿草连天、一望无际的恬静酣畅,平滑如水般的诗情画意慢淌轻泻出来,产生意境悠远、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三)断腔的处理技巧

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运腔中出现明显的停顿、中断,但要注意腔断情不断。断腔处要有明显的心理活动的内涵依托。断腔有多种,包括突断、轻断、渐断等,如歌曲《江河水》中开头散板一句的“水”字拖腔。

(四)棱角的处理技巧

歌唱运腔又可分为“无棱角”与“有棱角”两种,二者在唱法上是不一样的。

1.无棱角

歌唱运腔时轻柔绵连、无棱无角、细腻圆润、晶莹婉转。腔虽数转,但字出一音、声出一线,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中的“景”字和“强”字。

2.有棱角

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歌唱运腔时情绪饱满、有棱有角。腔虽数转,但有中断,声音不能一线到底。有棱角分两种,即有棱角硬咬与有棱角软咬。

(1)有棱角硬咬。它在情感强烈集中的歌曲中常用,如《江河水》中的“流”“愁”字等。

(2)有棱角软咬。它在情感内在抒情的歌曲中常用,运腔时要情浓而含蓄、柔中带刚地慢吟轻哼,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红豆曲”中的“尽”“豆”“完”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