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九章

【导读】

本章阐述的是“齐其家在修其身”的道理。儒家一向强调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端正然后才能使别人的行为端正。本章中认为,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感情,人们在对待不同的对象时难免产生偏见,“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然有偏见的存在,就不会公正、仁爱地对待每一个人,必然会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团结。因此,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孝悌等德性的修养,克服情感中的偏见,以实现家庭的和谐。这一段中,“亲爱”、“贱恶”等也是情感,但同上章“恐惧”、“好乐”等不同的是,后者只是作为个人内在的情感而存在,而前者有对象的指向。后者导致个体的不同情绪,前者则存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之中。从本章起,由“内圣”转入“外王”的讨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件,但这个条件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身修之后能否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还要看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命”。但儒家重视的是人事,是自己的努力所能及的事物,对于“命”以及其他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儒家是存而不论的。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于,对于。 ②辟:偏。 ③哀矜:哀怜,怜悯。④敖惰:傲慢怠惰。

【译文】

之所以说整顿家族在于修养品德,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于自己所亲近爱戴的人会有所偏,对于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会有所偏,对于自己所畏惧尊敬的人会有所偏,对于自己所同情怜悯的人会有所偏,对于自己所傲慢怠惰的人会有所偏。所以喜欢某个对象却知道其缺点,厌恶某个对象却知道其优点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俗语说:“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好,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庄稼壮硕。”这就是为什么说品德不提高就不能治理好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