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导读】

孔子通过对“强”的分析,认为只有和中庸之道结合起来,这样的“强”才是更值得提倡和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都表明君子的一种内在的坚持精神。因此,简单地说,“强”作为一种内在的坚持精神,是一种品质。而这种品质如何才是一种美德,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判断和权衡,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恰当、合理。换句话说,必须受中庸之道的统御。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国有道,不变塞”,“国有道”,表明君子可以获得显达的机会,但即使这样,他也不会改变贫穷时的气节、操守和做人原则。“国无道,至死不变”,表明君子在国家无道,没有显达的机会和条件时,也不会随意降低自己的做人标准和原则。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

①抑:或者,还是。而:你,你的。 ②宽柔:宽厚柔顺。朱熹曰:“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 ③不报无道:朱熹曰:“不报无道,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报,报复。无道,粗暴无礼。 ④衽:卧席,床褥。金革:军械和军装。孔颖达疏曰:“金革,谓军戎器械也。”朱熹曰:“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 ⑤厌:后悔。 ⑥流:放纵,迁就。 ⑦矫:强健、雄健的样子。孔颖达疏曰:“矫,亦强也。” ⑧倚:不正,偏侧。朱熹曰:“倚,偏著也。”⑨变塞:指改变未显达时的操守。

【译文】

子路请教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北方人的强呢,还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厚柔顺来教育人,对那些粗暴无礼的人也不会加以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应当具有这种强。把刀剑甲胄作为卧席,即使战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的强,强悍的人具有这种强。所以君子平易谦和却从不迁就别人,真强啊!能够坚守中道而无偏无倚,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不改变自己没有显达时的操守,真强啊!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和志向,真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