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导读】
孔子基于天命论的思想,告诫人们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立而道生”,孝为发自人的真实情感的德性,所以此章中以“大孝”作为“大德”的体现,以舜为例,阐明了“德”、“得”、“命”之间的联系。“故大德必得……,必得……”,说明了有德必有所得,有大的德性的人,一定可以得到与其相应的地位、俸禄、名声、寿命。对于现实中大多数人来说,这四者往往是人生追求的直接目标。在《中庸》的作者看来,如果一个人有了德性,位、禄、名、寿都是自然而然随之而来的东西。同时,因德而来的位、禄、名、寿比通过冒险侥幸而来的更稳固,更能得到上天的庇护。“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栽”、“倾”是主观努力,“培”、“覆”是天命的作用;自强者天必助之,自弃者天必灭之。上文说舜“大知”,此章说舜“大孝”,“大知”从理智方面强调了舜的德性崇高,“大孝”从情感方面说明了舜的德性崇高。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①,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②。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③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①飨:通“享”,祭祀,祭献。 ②笃:厚。 ③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出自《诗经·大雅·假乐》。《诗经》原文“嘉”作“假”,“宪”作“显”,“佑”作“右”。嘉乐,嘉美喜乐。君子,诗中指周成王。宪宪,即“显显”,盛明貌。申,重复,一再。
【译文】
孔子说:“舜应该称得上大孝了吧!从道德上说,他是圣人;从地位上说,贵为天子;从财富上说,富有天下。宗庙中在祭祀着他,子孙们保守着他的基业。所以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一定能够得到他应得的地位,一定能够得到他应得的俸禄,一定能够得到他应得的名誉,一定能够得到他应得的寿命。所以上天化生万物,一定会根据其本有的材质而加倍对待。因此,有成才可能的,上天就加以栽培;有倾倒趋势的,上天就使其倾覆。《诗经》中说:‘嘉美热爱周成王,光明盛大好品德!他与臣民多和睦,上天赐予他福禄。上天下令保佑他,世世代代国运旺!’所以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天命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