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25年09月15日
第七章
【导读】
孔子批评了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认为这是不明智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了中庸之道的难能可贵。此章的“予知”,对比上章舜之“大知”。古人非常重视“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区分,像上章中舜那样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而一般人所谓的智慧,可能只是“小聪明”,甚至是自作聪明。在《中庸》的作者看来,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对“道”的领悟和把握,要有追求“道”、遵循“道”的志向,同时对“道”还要有坚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智慧往往直观地表现为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独立的思考能力、清醒的判断能力,而这些品质和能力看似是人天生的,而实际上却是不断修养和学习的结果。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①,而莫之知辟也②。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③。”
【注释】
①罟擭(huò)陷阱:捕取禽兽的工具和机关,比喻罗网、圈套。罟,网的总称。擭,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王夫之《稗疏》曰:“擭,揉竹木施机设绳于兽往来之径,以罥其足。”陆德明《释文》曰:“罟,网之总名;擭,《尚书》传云:捕兽机檻。”陷阱,为了捕捉野兽或擒敌而挖的坑穴,上面覆盖着伪装物,人和动物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孔颖达疏曰:“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朱熹曰:“罟,网也;擭,机槛也;陷阱,坑坎也;皆所以掩取禽兽者也。” ②辟:同“避”。③期(jī)月:一整月。
【译文】
孔子说:“人们都说‘我很聪明’,但是当把他们驱赶进罗网和圈套中去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去躲避。人们都说‘我很聪明’,但是当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之后,却不能坚持哪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