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导读】
本章上承前文“君子时中”的思想,要求人们必须安于本分,根据自己的地位决定行动的原则。“君子素其位而行”,许多人认为,这是孔子在封建专制秩序之下要求人们安于现状,不要反抗。尽管儒家反对“犯上作乱”,但这一章中要表达的,并非这个意思,而是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坚守“道”的要求,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不要因外在条件的改变或者追求外在的利益而改变对“道”的执守。同时,这一章还强调,对于君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修养好自身的德性,端正自身的行为,不要试图总是将自己的得失成败寄托在别人或外在事物上。修养好自身的品性,等待上天赋予重大的职责和使命,而不是通过冒险或侥幸来谋取更高的位置。如果自己的际遇不能如己所愿,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反思自己,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怨天尤人是没有意义的。
君子素其位而行①,不愿乎其外②。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③,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④。在上位不陵下⑤,在下位不援上⑥,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⑦。故君子居易以俟命⑧,小人行险以徼幸⑨。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⑩,反求诸其身。”
【注释】
①素:现在。朱熹曰:“素,犹见在也。” ②愿:羡慕,倾慕。③夷狄:古代称东方的部族为夷,北方的部族为狄。常用“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④入:指到了某种境地。⑤陵:侵犯,欺侮。 ⑥援:指依附权势往上爬。 ⑦尤:责备,怪罪。 ⑧居易:处于平安、平易之地,这里指居于自己当处之地。郑玄注曰:“易,犹平安也。”朱熹曰:“易,平地也。居易,素位而行也。”俟命:听天由命。郑玄注曰:“俟命,听天任命也。”朱熹曰:“俟命,不愿乎外也。” ⑨行险:做冒险的事,走危险的路。郑玄注曰:“险,谓倾危之道。”徼幸:徼,通“侥”。做非分企求,希望获得意外成功。朱熹曰:“徼,求也。幸,谓所不当得而得者。” ⑩正鹄:箭靶的中心。郑玄注曰:“画布曰正,栖皮曰鹄。”陆德明《释文》曰:“正、鹄皆鸟名也。一曰:正,正也;鹄,直也。大射则张皮侯而栖鹄,宾射张布侯而设正也。”
【译文】
君子安于当前的地位做出合适的行动,不羡慕自身以外的事情。当前处于富贵的地位,就按照身处富贵时的要求行动;当前处于贫贱的地位,就按照身处贫贱时的要求行动;当前处于夷狄之中,就按照身处夷狄的要求行动;当前处于患难之中,就按照身处患难的要求行动。作为君子,没有一种境地可以使他不能够安然自得。身处尊贵的地位时不会欺压下面的人,身处卑贱的地位时不会巴结上面的人,只求端正自身,不去企求他人,这样就不会有怨恨。上不埋怨天,下不怪罪人。所以君子居于平易之地,以等待天命的降临;小人行于危险之途,以企求意外的收获。孔子说:“射箭有些类似于君子做事,如果没有正中目标,就回过头来检查一下有什么自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