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导读】
这一章中,说明了道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认为道虽然崇高,但是并不神秘,只要努力探求和修养,每一个人都会有收获。一方面,中庸之道体现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因此每一个人,不论身份高低,智识高下,都能够有所了解并且实际践行。但是,这种对“道”的遵循是自发的,尽管“须臾不可离”,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其自觉地认识和掌握,更不用说通过自觉的努力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庸之道又是高深莫测的,如果想要自觉地去追求它,认识它,恪守它,又需要很高的智识,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像本章中所说,即使是圣人,也可能对其“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总之,中庸之道是具体精微和广大显著的统一,尽管宏大,但却发端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想要去认识它,只要从生活本身去体会觉悟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达到很高的境界,则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君子之道费而隐①。夫妇之愚②,可以与知焉③,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④。《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⑤。”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⑥,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注释】
①费:显著,广泛。朱熹曰:“费,用之广也。”隐:具体、精微。朱熹曰:“隐,体之微也。” ②夫妇:犹言匹夫匹妇,指普通的男女,普通老百姓。郑玄注曰:“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③与(yù):参与。 ④破:解析,剖析。 ⑤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鸟名,属猛禽类,俗称鹞鹰、老鹰,以蛇、鼠、鸡、雏鸟等为食。戾,至,到达。渊,深潭。⑥造端:开始,开端。
【译文】
君子所持守的道在作用上广泛又显著,而在内容上却具体而又精微。普通老百姓虽然愚笨,也可以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可是当它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即使是圣人也会有不明白的地方;普通老百姓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做到其中的一些要求,可是当它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即使是圣人也会有做不到的地方。像天地如此广大,人们尚且有不满意之处,所以君子说到道的大处,天下都没有地方承载得了它;说到它的小处,天下没有人能够解析得了它。《诗经》中说:“苍鹰翱翔天空,鱼儿跃入深潭。”说的就是君子所持守的道能够洞察上上下下的一切事物。君子所持守的道,是从普通老百姓可以理解、可以做到的地方开始的,可是当它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就可以洞察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