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现代美国总统职位在外交方面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推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在此过程中,由于转型方式不同,这些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一类是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国家,即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这两类国家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相互争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而且存在严重的体制冲突。为对抗法西斯主义的威胁,美国被动地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极大地加速了权力向总统的集中,也正是这场世界性的大危机使得罗斯福获得了第三次甚至第四次任期[15]。
在亚洲,自1937年以来,日本法西斯主义日益嚣张,将战火从朝鲜半岛和中国扩大至整个西南太平洋沿岸国家,将中国的蒋介石政权逼至重庆,占领了中国的海南岛和南沙群岛,威胁着西太平洋的印度、菲律宾一带的海上航道,侵犯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属地和原料产地,不断挑战美国在中国和西太平洋的利益。在欧洲,德意法西斯在英法绥靖政策和希特勒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庇佑下,迅速吞并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随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法国的防御,对英国也实行毁灭性的空袭,并且试图随后征服美国。与此同时,法西斯势力也不断向其他国家渗透,尤其是对被称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渗透,阿根廷在本国建立了法西斯性质的独裁统治,乌拉圭、智利等国均有法西斯政党和法西斯叛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严重削弱了其他参战国家的同时,却促成了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长足发展,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基础。二战中,罗斯福以军事需要的名义运用国家的权威和力量,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动员和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军工企业,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并成功制造了原子弹,成为世界核强国,同时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形成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引起政府机构的变化,提高了白宫主人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左右政府决策的可能性。[16]
综上所述,美国总统职位在罗斯福时期发生急剧变革,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美国的宪政制度为总统职位的转型提供了可能,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与总统相抗衡,而美国的单一行政首脑制使得总统主导政府终将成为可能,宪法对总统权力与职责的模糊的规定,也为总统权力的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总统职位的转型提供了机遇。
【注释】
[1]毛寿龙:《美国总统为何越来越像国王》,载《领导文萃》2001年第6期,第26-27页。
[2]毛寿龙:《美国总统为何越来越像国王》,载《领导文萃》2001年第6期,第26-27页。
[3]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4]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5]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6]陈明、李庆余、陈华:《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7]William E Leuchtenburg,The Perils of Prosper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p.206.
[8]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9]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10]陈明、李庆余、陈华:《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11]陈明、李庆余、陈华:《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12]William E Leuchtenburg,The Perils of Prosper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p.261.
[13]Dumas Malone & Basil Rauch,War and troubled peace:1917-1939,Appleton Century-Crofts,1960,p.191.
[14]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15]罗斯福在1944年赢得了第四次连任,却因身体状况恶化于1945年4月去世,从而结束了其总统生涯。
[16]Fred I.Greenstein,The Presidential difference:Leadership style from FDR to Barack Obama,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