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向英国求助

(一)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向英国求助

1934年夏天,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这场危机的起因首先是由于日本自1931年以来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31年到1934年,中国外贸收入从3亿6千万元减少到2亿5千万元,中国关税收入也减少了1/3。[9]其次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使中国的白银储备严重下降,更加剧了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

从1934年的下半年起,中国国民党政府多次向英国提出要求英国政府向中国提供援助,以摆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和金融困境。10月,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梅乐和向英国政府转告了中国希望借款1亿英镑的要求,但是被拒绝。12月,宋子文向英国汇丰银行经理亨奇曼提出由英国银行贷款2000万英镑,其中的一半用于偿还内债,另一半用来偿还中国政府到期的外债,以减少对外汇需求并保持汇率和币值的稳定。亨奇曼和汇丰银行总裁郭礼宾商议后认为宋子文的提议值得考虑。12月底,英国驻华公使贾德干将上述方案告知了英国外交部。

与此同时,英国财界和失业界人士多次敦促英国政府奉行较积极的对华政策,如怡和洋行、英格兰银行等。他们认为:“除非立即采取一项具体的政策,否则他们将被日本逐出中国市场。”[10]他们还建议英国政府应该立即抓住中国货币危机提供的机会,支持中国的币制改革方案;把驻华使馆迁到南京,与蒋介石、孔祥熙等中国政府的真正实力任务保持接触,并同在上海的英国实业团体保持经常的联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