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的新政救助措施

二、应对危机的新政救助措施

1933年3月21日,罗斯福总统给国会的咨文中提议建立联邦救济机构,要求拉福莱特、瓦格纳等议员起草联邦救济法案。国会于5月12日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联邦紧急救济法》中规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发放5亿美元作为对各州的救济拨款,其中一半直接给予各穷困州,另一半有条件[5]地拨给其他各州。在联邦拨款的支持下,各州救济机关迅速组织人力,对申请救济者进行调查,对符合救济条件者给予食物、住房、衣服、电灯和燃料等直接救济。

给予实物是最直接、最节约的救济方式,但霍布金斯认为,救济工作不能仅仅是对穷人的施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地给予失业者直接救济会伤害人们的自尊和士气,滋长惰性和对政府的依赖性。因此,他主张在直接救济的同时,对贫困人员实行以工代赈。

1934年,国会授权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给各州,由各州向失业者提供闲置的工厂和生产设备,让失业者在这些工厂劳动以换取生活必需品。1934年6月,俄亥俄州救济委员会筹建了俄亥俄救济生产股份公司,租赁了十多个闲置的工厂,让失业者在这些工厂生产服装、家具、被褥、工作服、火炉、罐头供自己使用,或与其他州救济机构交换生活必需品。其他各州纷纷效法,把闲置的工厂设备与闲置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让失业者生产自己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据统计,在1934年夏,全国大约有50000户家庭成为这种自助团体成员,约占紧急救济工程总就业人数的15%。1935年4月,政府又拨款50亿美元用于以工代赈计划。[6]

在1933年11月,联邦成立了民政工程局,与联邦紧急救济署不同,民政工程局是一个联邦垂直系统,罗斯福指示从公共工程局拨款4亿美元用于该局的运作。在政府拨款的支持下,该局工作进展神速,成绩可观。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半月期间,共支出9.5亿美元,举办了18万项、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简易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兴建或改建约50万英里的二级公路,修建40万所学校、3500多个游乐场和体育场以及1000多个机场。据统计,在1934年1月,民政工程局共雇工423万人次,他们充分利用雇佣者的专长,其中,雇佣5万名教师到乡村学校和城市成人教育班执教,提供经费使波士顿所有失业教师都重新工作,雇用了3000名美术家和作家,使歌剧演唱家、考古学家,甚至会养美洲兔的印第安人都能发挥特长。到了1934年底,400万人重新就业,给疲弱的经济注入了将近10亿美元的购买力。数据显示,在民政工程局各项计划开始实施的几个星期内,全国鞋店的存货就已销售一空,鞋厂纷纷重新开业生产。[7]

1933年,罗斯福在给国会咨文中提出组织一个平民垦植队的计划,国会于3月31日通过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重造森林救济法》,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罗斯福任命罗伯特·费西纳任总队长。4月5日,保护队开始运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向大批流浪者和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偿的劳动机会,另一方面是保护自然资源,植树造林。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队员的征集工作由劳工部负责;陆军部则负责该队的管理工作,包括文化学习和职业训练;农业部负责造林和水土保护工程;内政部负责监督所有国家公园、印第安人保留地和开垦计划方面的工程。

自然资源保护队的成员主要是领取救济的家庭中的青年,年龄在17~24岁之间,除食宿外,队员每月工资30美元,8%的工作优良者每月可得36美元,5%特别优秀者每月可得45美元。据统计,到1933年6月底,大约23.9万名青年组织成200个大队,分散在上千个营地劳动。1935年最高峰时,约有50万名青年,分别在2500多个营地劳动。普通队员的一般服务时间为一年或半年。到1942年结束时,总计约有250万人在自然资源保护队服务过,其中包括22.5万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老兵和1.5万名印第安人。自然资源保护队对所有种族开放,大约有20万名黑人参加该队劳动,平均每11名队员中就有一名黑人。[8]

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保护自然资源、建设基础设施,此外,还增强了青年人的体格,磨炼了青年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进了青年人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恢复了青年人的自信和自尊。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的成立,不光为250万人创造了临时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美国经济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后备队伍。

1933年6月,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规定,公共工程局成立。该局可以作为一个建筑机构,直接举办工程项目,也可以拨款给其他联邦机构举办建筑工程,同时,它还向州、市和地方提供30%的无偿拨款和70%的有担保贷款,帮助非联邦工程的建设。公共工程局可以直接向私人建筑机构贷款,通过订立契约,由私人承包商完成各项公共工程。

公共工程局对美国的基本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33—1939年,公共工程局帮助翻新了全国近70%的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改造了全国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修筑了全国10%的道路、桥梁、地铁以及类似的工程建筑。公共工程局使贯通纽约和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实现了电气化,建成了费城第30号街车站,帮助修建了纽约的特里博桥、林肯隧道和贝尔维尤医院的新精神病房,建设了德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港,连接了从基韦斯特到佛罗里达腹地的通道,建造了设计精美的新墨西哥大学图书馆,为俄勒冈州的海岸公路架设了桥梁。

在公共工程管理局的安排下,美国海军建造了约克敦号和企业号航空母舰,文森斯号重型巡洋舰,以及许多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和战斗机;陆军航空部队在工程局的资助下制造了100多架飞机,修建了50多个军用机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工程局建设的大古力水坝、女王街心隧道和全美运河,都是少有的优质工程,而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公共工程局运转期间,共开支60亿美元,为建筑工地创造了17.5亿个工时,为原料生产、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创造了30亿个工时。通过大规模联邦政府的开支,给美国疲弱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刺激了购买力,带动工业增长,从而使整个工业领域得以复兴。

1935年4月8日,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拨款48亿美元,实施以工代赈计划;5月6日,建立工程振兴局及其联合机构,由霍布金斯任局长。工程振兴局计划,对原列在联邦救济名册上的350万有就业能力的人由联邦给予工作,另150万丧失就业能力的人交给各州公私慈善机构直接救济。[9]

在1935—1943年间,该局及其他联合机构共耗资近114亿美元,雇用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其中,修建或改建医院2500个,学校5900所,建筑飞机厂近1000个,改建乡村道路、城市街道和人行道,建设了几千个公园和发电厂。除建筑领域外,工程振兴局还帮助社区开办教育、图书、医疗等服务项目,尽可能发挥个人专长,安排工作。这个服务项目包括:

联邦戏剧活动项目。该项目雇佣演员、导演及其他艺人,上演戏剧、杂技、歌舞节目和木偶戏。戏剧活动项目注重创新,形式活泼多样。大部分戏剧都直接到乡镇工农群众中巡回演出,使许多从未看过戏剧演出的人大开眼界。四年之内,联邦戏剧活动项目共吸引观众约3000万人,起到了教育、启迪群众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联邦作家活动项目。该项目共编著了上千种出版物,不仅发挥了许多知名作家的才能,而且培养和发掘了有天赋的新秀。

联邦艺术活动项目。该项目为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就业机会,包括普通艺术工作者和享有盛名的大艺术家。工程振兴局雇佣大量艺术工作者到全国各地举办讲习班,讲授绘画、泥塑、编织、雕刻和复兴壁画等艺术知识。

1935年6月26日,罗斯福发布行政命令,在工程振兴局下设青年管理处。其主要任务是让青年人就业和继续受教育。在全国青年管理处成立后的7年内,共为62万学生和151.4万中学生创造了勤工俭学的机会,被雇佣的学生大都是处理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从事这些工作所得的报酬使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全国青年管理处还尽力为学生们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如安排历史专业的学生在各州历史学会文献部门帮忙,康涅狄格大学的一群女生汇编了一部社会福利法规,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生造了一座天文台和望远镜。此外,全国青年管理处还帮助已离开学校的无业青年共267.7万人就业,让他们建造传染病隔离室,修理汽车,建文化公园,整修校舍等。

工程振兴局为330万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