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论

余论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常常导致社会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不一,其中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冲突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旧制度随之寿终正寝。

革命的直接原因在于不同精英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自由激进社会团体领袖领导的新精英集团希望自己主导帝俄日益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并且借助革命浪潮从旧精英——罗曼诺夫王朝和保守派官僚——手中夺取政权。最高当局和政府也十分清楚反对派的目的。宫廷大臣办公室主任А.А.莫索洛夫认为:“所谓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没有取得政权、却一直渴望夺取政权的人。革命是他们实现目标的最直接手段……沙皇曾深信,所有叛乱都来自外部,热衷权力的知识分子策划了这些活动。”

政权的反对派——新精英——在国内制造了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气氛,奠定了革命的基础,并且利用社会各等级对战争的不满,在关键时刻鼓动民众走上街头。同时代人不止一次怀疑激进反对派筹备和组织了1917年二月事件。沙皇制度的崩溃与其说是自下而上自发运动的结果,不如说是自上而下革命的结果。虽然杜马活动家、资产阶级、社会党人、共济会成员、工人和士兵等参加了二月革命,而且这场革命无疑包括一些自发的表现形式,但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工人小组及其秘密军事组织长期而认真地谋划了工人和士兵的行动:从1915年秋季构想酝酿成熟到最终实施历经一年半时间。[8]工人和士兵的拥护确保了推翻专制制度的胜利及合法性。二月革命得到了俄国资产阶级的资金支持。为筹备革命,企业主精英签名筹集了数千万卢布。蓄意关闭企业,诱使工人罢工;罢工者得到了工厂管理部门的同情和奖励,每天从革命基金中向被吸收入军事组织的士兵提供大量资金。

精英争权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必然现象,所谓的现代民主国家也概莫能外,虽然在这些国家权力以文明的方式从一个集团向另一集团转移,并且实现制度化。在阐述革命的起源和原因时,根据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的精英理论,革命爆发的原因是旧统治精英更新过于缓慢。在这种条件下,平庸、腐败和堕落分子在上层聚集,而素质超过他们的优秀分子在下层聚集,当精英循环变得缓慢时,冲突不可避免。革命的意义在于更新统治精英结构,并以此恢复社会平衡。当统治阶级无力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迫切社会问题时,革命将会爆发。[9]

但社会经济问题只是革命的先决条件。俄国革命的直接原因在于不同精英集团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激进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充当了革命行动的领袖、鼓舞者和组织者,民众则为其巧妙的宣传所吸引。[10]个中原因有二:第一,离开民众的支持社会集团无力推翻君主制度和守住政权;第二,民众的参与保证了推翻政权行动的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讲,20世纪初革命的先决条件不是社会经济因素,而是政治因素。革命并非注定不可避免,但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严重误判最终导致了革命爆发。

【注释】

[1]曹维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曹维安:《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3]曹维安:《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4]曹维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5]张广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年第1期。

[6]曹维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7]《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788页。

[8]Б.Н.米罗诺夫:《现代化视角下的俄国革命原因》,张广翔等译,载《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

[9]Б.Н.米罗诺夫:《现代化视角下的俄国革命原因》,张广翔等译,载《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

[10]Б.Н.米罗诺夫:《现代化视角下的俄国革命原因》,张广翔等译,载《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