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史学界关于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者们满怀人文关怀,写就了大量有温度、现实意义丰满的作品,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若干值得鼓与呼的趋势。
首先,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如关于英国历史上的贫困问题与济贫政策研究,虽然关于“新济贫法”的评价,学界曾经争议较大,但近年来学者逐渐抛弃了新济贫法是“穷人的巴士底狱”这一传统观点,越来越注意到“新济贫法”的颁布与执行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乃至后世的积极影响。等等。
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出从以往重点关注政府对社会问题的治理,发展到日益重视社会群体及个人对社会治理问题的推动作用的趋势。如在住房问题与住房政策研究方面,目前国内研究逐渐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打破了研究对象仅限于各级政府,视野较为单一的局限,开始重视政府、中产阶级、民间慈善组织以及个人对改善住房问题的共同“合力”作用。再如学者们日益关注环境治理过程中社会各群体的实践活动,而不再仅仅围绕政府的行政措施和议会的立法行动展开研究,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等等。
当然,目前研究亦存在不少亟待弥补充实的“短板”。首先,研究视角尚需拓宽,如当下国内关于推动英国食品安全立法发展因素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仅注意政府、议会、社会媒体和个人因素,而较少注重科技、经济等因素的推动作用。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考察多从政治、法律、医学等角度入手,而从文化、社会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的研究暂缺。再如在研究城市贫民住房问题时,仍然仅局限于对伦敦一城的研究,而缺乏对其他城市的贫民住房情况的关注,其次,大体量厚重化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如在公共卫生危机与公共卫生改革研究方面,国内成果虽然日渐丰富,但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展现,相关专题著作较为缺乏,有待加强。等等。
【注释】
[1]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页。
[2]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3]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日华:《19世纪英国的济贫:以地方政府为视角》,载《英国研究》2009年。
[5]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5卷第1期。
[6]丛志杰:《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7]郭家宏、唐艳:《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评析》,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
[8]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评价中应注意的历史事实》,载《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2期。
[9]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丁建定:《1845年苏格兰新济贫法的颁布与实施》,载《兰州学刊》2012年第8期。
[11]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页。
[12]国胜连、宋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城市化及其社会影响》,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
[13]刘金源:《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载《史学月刊》1999年第1期。
[14]梅雪芹、郭俊:《论“奥克塔维亚·希尔制度”——19世纪后期英国改善贫民住房的一种努力》,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5]李园园:《试析维多利亚时期伦敦工人阶级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贾广勇:《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住房政策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陆伟芳:《19世纪英国工人之住宅问题及成因——兼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3卷第2期。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对工人住宅问题的干预》,载《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2期。
[16]汪蒙:《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阶级住房问题及对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7]贺鹭:《维多利亚时期伦敦贫民窟问题研究》,载《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第12期。
[18]郝颖:《1850—1914年伦敦贫民住房政策及其演变》,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4年。
[19]贺鹭:《维多利亚时期伦敦模范住房运动研究》,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0]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3卷第3期。
[21]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载《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
[23]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载《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2期。
[24]崔艳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政府组织在英国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载《战略决策研究》2015年第3期。
[25]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载《世界历史》2016年第1期。
[26]毛利霞:《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关于河流污染治理的博弈》,载《理论月刊》2015年第2期。
[27]魏秀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史研究(1860—20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8]魏秀春:《英国学术界关于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历史概览》,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2期。
[29]刘金源、骆庆:《19世纪伦敦市场上的牛奶掺假问题》,载《世界历史》2014年第1期。
[30]兰教材:《简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报刊对本国食品药品掺假的认识》,载《暨南史学》第14辑。
[31]孙娟娟:《英国食品安全规则:昨天、今天和明天》,载《中国人大》2017年第21期。
[32]魏秀春、商薇:《试析公共分析师与英国牛奶安全监管(1875—1914)》,载《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31卷第1期。
[33]温小辉:《维多利亚时期英国食品掺假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8年。
[34]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史研究》,载《全球史评论》第14辑。
[35]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7]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8]蒋浙安:《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立法及改革》,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9卷第3期。
[39]冯娅:《论查德威克的公共卫生改革思想》,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3年。
[40]柳润涛:《约翰·西蒙与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3年。
[41]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4年。
[42]李文慧:《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初期医生群体的作用探析》,载《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8卷第3期。
[43]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医生的社会定位探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4]杨婧:《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政策领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9卷第1期。
[45]陈日华:《19世纪英国城镇卫生改革》,载《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4期。
[46]胥志刚:《试析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管理改革》,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47]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以霍乱防治为视角》,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3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