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1]王铁崖、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2][英]亚当·斯密:《国富论》,王亚楠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李步云:《法的应然与实然》,《法学研究》第1997年第5期。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程华、周润芳、罗军舟、顾冠群:《SWIFT端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实现》,《中国金融电脑》1999第11期。
[6]万光侠:《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第一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版。
[8]彼得·纽曼、默里·米尔盖特、约翰·伊特维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胡坚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郁俊松:《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及其启示》,《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3期。
[10]高永富、张玉卿:《国际反倾销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贺培:《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支付系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12]刘颖:《大额电子支付的法律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版。
[13]刘颖:《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公丕祥:《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赵万一:《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黄东黎:《国际贸易法经济理论、法律和案例》,法律出版社2003版。
[17]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18]罗伯特·蒙代尔:《国际货币:过去、现在和将来》,向松祚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9]谭中明:《国际金融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刘颖:《支付命令与安全程序——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的核心概念及对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启示》,《中国法学》第2004年第1期。
[21]刘勇:《WTO反倾销协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版。
[22]苏宁:《发达经济体支付结算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23]苏宁:《支付体系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24]曾筱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曾筱清、杨益:《金融安全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6]尚明、张成虎:《中国支付系统的日间透支管理》,《经济管理》2005年第13期。
[27]李文玺:《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反倾销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孙立文:《WTO〈反倾销协议〉改革——政策和法律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版。
[29]高岚君:《国际法的价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徐泉:《国家经济主权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2]贺东、胡志清:《银行SWIFT函电特点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3]禹刚:《自动质押融资:流动性管理新工具》,《上海证券报》2006年9月4日第6版。
[34]姜波克、李怀定:《均衡汇率理文章献评述》,《当代财经》2006年第2期。
[35]陈安、房东:《国际经济法资料选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6]韩龙:《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7]李平:《商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8]李晓明:《私法的制度价值》,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9]苏宁:《支付体系发展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40]路德维希·冯·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版。
[41]李莉莎:《论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系统规则的法律地位——以降低系统风险为出发点》,《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007年第1期。
[42]高永富:《世界贸易组织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4]彼得·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黄磊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版。
[45]刘萍:《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新疆金融》2008年第3期。
[46]韩龙:《IMF汇率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对策》,《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47]薛耀文:《金融网络中资金异常流动监测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48]巴里·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9]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斯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巴曙松、王劲松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约翰·H.杰克逊:《国家主权与变化中的WTO》,赵龙跃、左海聪、盛建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1]郝淑芹:《重提“经济人”的理性情结——兼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素质基础》,《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52]巴曙松、杨现领:《从金融危机看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当代财经》2009年第11期。
[53]梅新育:《警惕美国汇率倾销的风险》,《中国外资》2009年第12期。
[54]韩龙:《国际金融法前沿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5]查尔斯·金德尔博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健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56]李建军、王家强、边卫红:《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思路及中国的定位与对策》,《国际金融》2010年第8期。
[57]李树:《经济理性与法律效率——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58]曹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视角分析与现实选择》,《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59]陈江生、陈昭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14期。
[60]彭兴韵:《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多元化进程的中国选择——基于“货币强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分析》,《金融评论》2010年第2期。
[61]让·克洛德·德罗奈、马京鹏:《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兼评中国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6期。
[62]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欧洲研究》2011年第4期。
[63]巴里·艾肯格林:《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64]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郑艳文、荆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5]冯楚:《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价值选择——兼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66]来洪渝:《完善中国支付清算系统监督管理措施的思考》,《西部金融》2011年第2期。
[67]李海海:《效率与安全:金融制度的选择困境——来自美国的经验与教训》,《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68]毛术文:《中国反洗钱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金融与法》2011年第4期。
[69]于春香:《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探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5期。
[70]戴金平、熊爱宗、谭书诗:《国际货币体系:何去何从?》,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1]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2]安东:《论法律的安全价值》,《法学评论》2012年第3期。
[73]马骏:《亟需建立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新财经》2012年第6期。
[74]宋新伟:《借鉴美元跨境清算模式——完善中国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75]范晓波:《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评析》,《法学杂志》2012年第8期。
[76]叶建勋:《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及内涵》,《宏观经济》2012年第7期。
[77]韩龙:《美元崛起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10期。
[78]李海英、石建勋:《国外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的最新动态——基于2010—2011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79]韩忠亮:《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博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0]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沈瑶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81]张承慧:《金融改革须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82]徐洪才:《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模式》,《中国金融》2013年第4期。
[83]韩龙:《汇率偏差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出口补贴——评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河北法学》2013年第1期。
[84]杨蔓、罗胜强:《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统计分析》,《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18期。
[85]韩龙、宋小燕、张路:《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制度建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6]韩龙:《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制度构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7]帅青红:《电子支付与安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8]本·伯克南:《金融的本质——伯克南四讲美联储》,巴曙松、陈剑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89]黄志强:《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新一轮金融改革》,《金融时报》,2014年第1期。
[90]王晓毅:《浅析支付清算监管内容及方式》,《金融经济》2014年第6期。
[91]韩龙、余磊:《中国应对西方针对人民币汇率行动的法律对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92]天空蓝:《跨境支付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2015年第11期。
[93]查理斯·普罗克特:《曼恩论货币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94]韩龙、毛术文:《欧洲央行重要支付系统监管机制的建构及启示》,《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95]阎岳:《CIPS——具有两大功效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与获取流动性支持》,《证券日报》2015年10月9日第2版。
[96]杨国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须设定安全阀》,《华夏时报》2015年10月12日第16版。
[97]杨涛、李鑫:《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改革》,《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第8期。
[98]古斯塔夫·卡塞尔:《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姜井勇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99]范进义:《支付系统日间透支及其风险管控——美联储支付系统风险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国际金融》2016年第4期。
[100]高蓓、盛文军、张明:《跨境清算体系:国别比较及中国发展》,《上海金融》2016年第8期。
[101]黄峰、陈学彬:《中美本币跨境支付系统模式比较研究》,《国际金融》2016年第8期。
[102]余劲松:《国际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103]潘拥军:《论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适用规则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10期。
[104]宋亚鹏:《〈贸易便利化协定〉分析及中国进路选择》,《海关与经贸研究》2016年第6期。
[105]苏昌蕾:《从国际经验看人民币跨境支付》,《银行家》2016年第4期。
[106]魏珺:《CIPS构筑人民币国际化的快车道》,《金融电子化》2016年第1期。
[107]张曦文:《论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法保障机制——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视角》,《学术论坛》2016年第9期。
[108]周永林:《区块链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研究》2016年第6期。
[109]韩龙:《IMF监督制度的晚近修改能否解决国际货币体系所受威胁?》,《中外法学》2016年第4期。
[110]韩龙:《人民币国际化重大法律问题之解决构想》,《法学》2016年第10期。
[111]张礼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金融论坛》2016年第3期。
[112]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113]祝远缓:《美元跨境清算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研究与启示》,《吉林金融研究》2017年第3期。
[114]林波:《全球治理背景下WTO争端解决机制效率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7期。
[115]韩龙:《资本项目制度改革流行模式不适合人民币国际化》,《法商研究》2018年第1期。
[116]马广奇、姚燕:《“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由“丝路货币”走向“世界货币”的推进策略》,《经济学家》2018年第8期。
[117]励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的下一步》,《当代金融家》2019年第6期。
[118]励跃:《持续增强CIPS系统服务功能》,《中国金融》2019年第14期。
[119]黄奇帆:《美国发动多次金融战争,都是借跨境支付》,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2019年10月27日。
[120]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版。
二、外文文献
[1]F. W. WOOLWORTH CO. v. UNITED STATES,3 Cust. Ct. 236,1939 Cust. Ct. LEXIS 1796
[2]Canadian Customs Tariff Act of 1907,6-7 EDW. VII,CH. 11,Sec.6.
[3]British Safeguarding of Industries Act,1921,11 and 12 Geo.5 CH.47.
[4]Australian Customs Tariff(Industries Preservation)Act,December 16,1921,Law No.28 of 1921,as Amended by Law No.20 of 1922.
[5]Customs Act,Canada. CH.42,Revised Statutes of Canada,1927,as Amended 18-19 GEO.V,Ch. 16,1928;21 GEO. V,CH.2,1930;21-22 GEO.V,CH.29,1931;and 23 GEO.V,CH.7,1932.
[6]Decree of thePresident for extraordinary customs measures,Jan.18,1932.
[7]Canadian Customs Tariff Act. Amended to Date of May 23,1933. CH.44 of the Revised Statutes of Canada,1927,as Amended by CH.39 of the Acts of 1929,CH.13 of the Acts of 1930,1st SESS.;CH3. of the Acts of 1930,2D SESS.;CH.30 of the Acts of 1931;and CH.37 of the Acts of 1932-1933.
[8]U.S Senate,Antidumping Legislation and Other Import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untries[R].senate Document No. 112,January 11,1934.
[9]Industries Preservation Act,Australia,1906.
[10]United States Revenue Act of September 8,1916,39 Statute 798.
[11]New Zealand Customs Amendment Act of December 13,1921.
[12]Report Issued by the British Board of Trade,Feb.3,1925,on Procedure and Enquiries under the Safeguarding of Industries Act of 1921.
[13]United States Emergency Tariff Act of May 27,1921,42 Statute 9.
[14]South African Customs Tariff and Excise Duties Amendment Act,1925;Law No.36 of 1925.
[15]United States Tariff Act of June 17,1930,46 STAT.590.
[16]F. W. Woolworth Co. v. United States,28 C.C.P.A. 239,1940 CCPA LEXIS 198,115 F.2d 348,C.A.D. 151.
[17]Proceedings and Documen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nference,Bretton Woods,N.H.,Vol. 1,1118,July 1944.
[18]Michael J. Finger.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Antidumping Regulation[M].World Bank Publications,1991.
[19]CPSS. Core Principles for Systemically Important Payment Systems[R/OL]. https://www.bis.org/cpmi/publ/d43.pdf,(2001)[2018-01-30].
[20]Andreas F. Lowen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1]Morten L.Bech and Rod Garratt.The intraday liquidity management game[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3.
[22]Harry Leinonen. Liquidity,risk and speed i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a simulation approach[J].Bank of Finland Studies,2005.
[23]Stiroh K.J.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J].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7.
[24]Detlev F. Vagts,William S. Dodge,Harold Hongju Koh. Transnational Business Problems[M]. Foundation Press:Thomson/West,2008.
[25]Krugman P.M. Obstfeld,M. Melitz. 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M].Pearsonl Education,2009.
[26]The Bank of Japan. Policy on Oversight ofOffshore Yen Payment Systems[R/OL].(2010)[2018-02-27].
[27]T.Kokkola,“The Payment System. Payments,Securities and Derivatives,and the Role of the Eurosystem”,ECB(2010),pp.1-2.
[28]Caves R. J. Frankel,R. Jones. World Trade and Payments:An Introduction,[M.]Pearsonl Education,2011.
[29]Claus D. Zimmermann.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J].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11.
[30]Jeffrey S. Beckington,Matthew R. Amon. Competitive Currency Depreciation:The need For A More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Legal Regim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2011.
[31]IMF,Modernizing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Surveillance-An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Decision,Annex June 26,2012.
[32]Dornbusch,R.S. Fisher and R. Startz. Macroeconomics[M].McGraw-Hill Education,2014.
[33]Elizabeth L. Pettis. Is China's Manipulation of its Currency an Actionable Violation of the IMF and/or the WTO Agree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201.
[34]BIS.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R/OL].https://www.bis.org/cpmi/publ/d101a.pdf,(2012)[2018-02-28].
[35]CHIPS. The World's Premiere Real-Time Payments System[R/OL],2012.
[36]Alexis Grimm and Charu Sharma. Cross-Border Trade in 2012 and Services Supplied Through Affiliates in 2011[J].U.S. International Services,2013.
[37]Bryan Chan.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MB in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A Step Forward[J].Linklaters,2014.
[38]Federal Reserve. Policy on Payment System Risk[R/OL].(2014)[2018-01-30].
[39]China at 70:Free of fear of floating,By Herbert Poenisch,International Committee,IMI,former senior economist,BIS.